
本文作者林海燕,受邀出席 「第14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 ,並在會上發表演講(圖片由中國新加坡商會提供)
有幸接獲邀請,我於9月底赴廣西首府南寧參加「第14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這一年一度彙集東協國文化、旅遊代表的盛會,由中國文化旅遊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化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旅遊廳承辦。
與會者近400名,除了中國,還有來自東協六國、澳大利亞、波蘭、英國的代表。開幕式上致辭的嘉賓包括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泰國文化部部長義提蓬 · 坤本;柬埔寨文化美術部副國務卿菲爾 · 諾里斯;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和文化部秘書長依斯漢 · 依薩;菲律賓文化藝術委員奧蘭多 · 博卡里;緬甸宗教事務和文化部副司長哈寧溫茂;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阮文強等政府官員、公務員、藝術家。
脫稿的演講
輪到我上台時,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沒有講稿,只帶著一顆想飛、好玩、不怕迷路的心,千里迢迢飛來南寧,分享小紅點如何在世界散發光芒。
我介紹了新加坡劇團「海燕等人」的三大特色。首先,我們是來自小島國的小劇團,也是本地唯一堅持上演原創劇、生存最久的業餘劇團;第二,我們沒有全職人員,演出時聘請演員、設計師,加上家人好友及熱心義工的協助,把夢想落實在舞台上;第三,我們沒有場地、沒有財產、沒有資源,但我們無中生有,四海為家,與大家為友。
與「海燕等人」一樣,新加坡也很小,被印尼已故前總統稱為「小紅點」。 小紅點天氣炎熱,沒有四季,歷史也短淺。萊佛士於1819年登陸新加坡,到今年剛好是開埠200年。新加坡的主要特色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種語言。
我分享了「海燕等人」在1997年新加坡國際藝術節演出的《開門不見山》。故事講述一名印度錢幣兌換商,如何與他的兩名華籍房客「和睦相處」在同一屋檐下。英語劇名點出了新加坡的挑戰,我們希望自己是「One United People」,不斷朝向這個目標前進,不過永遠處於「Want United People」(英語劇名)的狀態。
來到演講重點:如何融合文化與旅遊?我認為,新加坡必須捕捉自身特色,即多元文化、多語言,並散發獨特魅力。例如小島國有璀璨的夜色、豐富的殖民地及娘惹風情,而且我國安全、清潔、有效率,這些都是吸引遊客前來旅遊的亮點。


今年邁入第12個年頭的 「新加坡仲夏夜空」 ,讓參與者欣賞16項絢麗燈光藝術和40多項精彩表演活動
以今年邁入第12個年頭的「新加坡仲夏夜空」為例,該活動以轉變熟悉空間為主題,作品融入東南亞元素,凸顯南洋特色。2008年首次主辦此活動時,觀眾6萬人,只有1個表演區、6個表演夥伴。10年後,觀眾激增至70萬人,表演區也增至5個,表演夥伴達70個,80%的觀眾是年齡介於15-34歲的年輕人。
國際聞名的法國團體Spectaculaires利用高科技的燈光藝術,讓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說話」。觀眾隨三個神秘人物的甦醒,與他們踏上一場神秘之旅,探索夢幻仙境的秘密。我把時長8分鐘的燈光秀,剪輯成1分鐘視頻,讓「會說話的博物館」出現在南寧觀眾眼前。 項目名為「 Keep Dreaming」,正好體現了「仲夏夜空」與新加坡的精神!
我們必須想出新點子,發揮創意,突破自身局限,跨越語言、種族、宗教、文化差異的障礙,跨國、跨界地搭建文化與旅遊的橋樑,點亮小紅點!
演講花絮
當初,接獲演講邀請時,戰戰兢兢,不知道要講什麼?我們這麼小,別人有興趣嗎?
同行的新加坡作家協會名譽會長孫俠博士的一句話,給了我自信:「你敢敢講!敢敢介紹『海燕等人』、敢敢介紹新加坡!你不講新加坡、不介紹『海燕等人』,誰來做這事?」
確實,讓我覺得最值得做的,是那些別人沒機會做、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
就像這次的演講。我促請大家,前往東協旅行,如果到馬來西亞或泰國,可以順道來新加坡。獅城不大,景點集中,只需要三天時間,就可以吃飽飽、走透透!
大家集中精神聽講,時而報以笑聲和掌聲,令我深受鼓舞。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孫小榮在總結上午場主旨發言時,給予正面評價:「我們需要像林海燕女士這樣,愛生活、懂生活,是生活家、玩家,也是藝術家,把玩樂的生活藝術,傳承下去!」
之後,在飯局、旅遊路上,甚至洗手間,會有陌生人突然上前,表示他們從我的演講中,對新加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令我滿懷感動。來自海南省旅文廳的常旭,在洗手間熱情地說:「林老師的演講很精彩,令我有想去新加坡的衝動!」
從南寧回新加坡,感覺行李超重了,原來是增添了文化自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中國作家協會第9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上演講時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紮根腳下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地氣、增加底氣、灌輸生氣,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
(作者為海燕等人劇團藝術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