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獅城華人總是抱怨獅城的農曆新年沒有年味,和中國沒法比。可對於從國內來到獅城的我,農曆新年偶爾在朋友圈曬照片時,國內朋友卻每每大呼獅城的年味真濃!中華文化根之所系,國內的年味理當更濃。不過勢易時移,國內的春節與獅城人所想的農曆新年已是有所差異,尤其是在國內的城市。與國內經歷不同的東南亞華社,卻依然保留著先人下南洋時的傳統習俗與文化。雖說每年官方都舉辦類似春節「春到河畔」的主題慶祝活動,但活躍於民間的一些傳統習俗,帶著儀式感,透著濃濃的年味,就連稱謂也依然是「農曆新年」或「中國新年」。因而,獅城的農曆新年讓在國內過慣春節的人們生出穿越感就不稀奇。獅城華社早先多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因而這裡的年味也帶著濃重的地域色彩,再加上現代風和商業風的催化,釀成了獅城獨特的年味。

記錄獅城的農曆新年,最不能冷落的當是中國城牛車水。中國城是一個統稱,在很多國家都有這樣一個中國城或唐人街,而中國城或唐人街在獅城有一個名稱叫「牛車水」罷了。
19世紀中葉,下南洋的華人已聚居於此,並由水車路及其鄰近街道共同形成一個商業中心。據牛車水文物館的資料介紹,「牛車水」這個名字源於馬來文的「水車」。由於當時沒有自來水,淡水需要從遠處的安祥山用牛車運來,於是那條整天有牛隻和牛車穿行的街便被稱為「水車路」。久而久之,「牛車水」成了這個地區的代稱,也成了這裡唐人街的名稱。1989年,本地政府將這處風景獨特的唐人街設立為歷史保護區。
而只要提及國外的中國城或唐人街,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中國貨和中國餐館。牛車水當然也不例外,是華人特色餐飲、商品聚集之地,就像獅城的馬來村、小印度、阿拉伯街那樣,共同構成獅城「多元種族」的文化特色。然而,對於華人占總人口比例75%的獅城而言,唐人街若只是餐館和中國風商品的話,就未免太小兒科了。


(圖源:網絡)
實際上,在處處都是華人的獅城,就算沒有中國城,各處的商場餐館也一點不缺中國風和華人味道。因而獅城的「牛車水」就非一般的中國城可比。
就說餐飲。其實在獅城吃個中餐原本就不是難事,隨處皆是,福建的、廣東的、海南的、本地的,如今甚至四川的、山東的、東北的等等都不難找到。那牛車水還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牛車水就只能做得更加地道和精細——體現當今中國地域化的餐飲特色。
曾有一個來自河南的醫療考察團,在獅城的一周中,這些來自河南各地醫院的大佬們實在接受不了獅城本地那些「口味奇怪」的中餐,業餘時間他們在牛車水居然找到了「河南燴麵」,帶隊的大院長還贊口不絕地稱「相當地道」!就連嘴巴刁鑽的四川醫療團也認可這裡的川菜「很正宗」。實際上,在國內工作多年後,我居然在獅城嘗到最美味的川菜。



再比如商品。這裡的裕華國貨,顧名思義,想想都知道其特色,珠玩玉器、唐裝旗袍、文房四寶、茶具瓷器等等自不能少。除此之外,我在這裡竟還發現一些中國古早的、在國內市場基本絕跡的一些物品,比如「三鳳海棠粉」、「雙妹護髮油」、「蜂花檀香皂」、「扇牌藥皂」以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多見的暖水壺等帶著歷史感的物品,還看到一些來自香港、台灣諸如茶仔粉、藥油等等講究天然質地的傳統國貨,更有在一般超市難得尋覓的國人舌尖上的一些調味料和小食品,而像廣東橄欖菜、四川「老乾媽」之類「國味」,就不僅在牛車水,獅城各大超市的貨架都可以輕易找到。
因而與其他國家的中國城相比,牛車水差不多應該是一個「升級版」的中國城。
不過餐飲與購物畢竟還遠非牛車水的重點。作為華人占人口多數的獅城的中國城,牛車水一向占據著「華人文化重鎮」的地位,還被稱為「寫著歷史印跡的活檔案」。而重中之重恰在這個「活」字。因為一些華人傳統文化標記性的品種,在獅城不只是在歷史博物館,更是「活」在當下的存在。


於是立刻想起牛車水的那個戲台。其實我從未在這裡看過戲,但農曆新年期間這裡唱大戲的時候我曾經從戲台下經過,台上正在上演著那類粉墨春秋的傳統劇目。——早年獅城的華社主要由廣東人、福建人、海南人構成,因而傳統的粵劇、潮劇、瓊劇等也隨著下南洋的華人一起紮根獅城,並活躍至今。據牛車水文物館的資料記載,牛車水早年移民以廣東人為主,他們也將家鄉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一併帶來,因而這裡很快成為茶樓與戲園林立的文化中心,粵劇在戲園茶樓上演流行一時,看戲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化娛樂。——現在雖然沒了那麼多的戲院茶樓,但戲台依舊。
實際上,傳統戲劇不僅是在農曆新年的牛車水才上演,逢某些傳統或酬神的節日,在獅城的一些社區也常見臨時搭建的戲台,傳統大戲隨時粉墨登場,被稱為「街戲」。像《白蛇傳》、《救風塵》、《薛仁貴徵東》、《仙姬送子》、《一把存忠劍》、《紅拂與李靖》、《柳金花》、《清宮遺恨》等等粵劇、潮劇還是瓊劇,都是至今活躍在獅城的戲劇。
這些劇目名稱,是不是單是聽一下已覺得很明清或是很民國?因而,你能想像嗎,與剛剛被評為全球最智能城市的新加坡、與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這兩者是如何並存和連在一起的呢?

(圖源:2017年4月《聯合早報》)

(圖源:網絡)
與這些傳統戲劇一起活躍的自是各類劇社。——獅城各類劇社的存在不是為防止滅絕而被保護的那種存在,在21世紀的現代獅城,它們就活躍於民間,依託潮州、客家、福建、海南等等以地域分類的以及按姓氏分類的各個宗鄉會館存在和沿續著,生生不息。
還不止粵劇、潮劇、福建戲、瓊劇,古老的南音、木偶戲、武術、舞獅等也是至今都能在牛車水找到蹤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座落於牛車水的佛牙寺,雄奇瑰麗,以珍貴豐富的收藏而遠近聞名,盡顯佛教的歷史、文化與藝術,透著某種神秘與深厚。
如此這般,華人傳統文化重鎮的牛車水,在農曆新年期間又怎麼可以缺少一個戲台呢?
然而,牛車水畢竟是牛車水,這個獅城的唐人街註定不是一般的唐人街,她像獅城一樣處處透著出人意料的驚奇——當你剛剛要沉迷於這裡的中華傳統文化之際,在牛車水的深處卻忽然發現聳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印度廟!

印度廟所在的街似乎就叫「燈婆街」,顯然是英文Temple(廟宇)的音譯,想必這座寺廟在此年深月久。實際上,在牛車水縱橫交錯、商鋪比肩的商業街,也不乏印度、中東特色商品的店鋪。在這裡,無論是華人華商還是做生意或做法事的印度人,大家各行其是又互不干擾,沒有誰覺得奇怪和不自在。這似乎剛好是獅城多元種族文化和諧共處的一種映照。
……
設在余東旋街和新橋路上的大型生肖主題燈飾,是每年農曆新年牛車水擔綱的重頭戲。辛丑牛年的生肖燈飾已於1月23日正式亮燈,宣示了農曆新年在獅城拉開序幕,直到3月12日。位於牛車水入街口的那頭「領頭金牛」踏著金幣而來,帶著身後88隻情態各具的金牛沿街占領了兩條街中間的隔離帶,身邊伴著五穀豐登,一派祥和氣象。
前不久搭車路過這條街、當領頭的雄糾糾氣昂昂的辛丑金牛第一次映入眼帘的時候,讓我驚奇的不是它腳下的金幣,而是身邊的河岸和那個取水的轆轤——金牛和水輪的設計,顯然既講述歷史,又寓意財富與順利,為新年送上祝福。
因而,在即將到來的辛丑牛年,獅城的這個中國城總算是名至實歸了。
(2021年1月30日,晴,新加坡東海岸區勿洛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