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4天就是農曆新年了,年要過好,但大家的防疫意識更是不能少。過節期間,公眾還可從哪些方面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提醒公眾在拜年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 不開冷氣,保持家裡通風
梁浩楠醫建議,親戚朋友來拜年的時候,人們可把窗戶打開,防止病毒在滯留室內的空氣中散播。
梁醫生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人們可考慮在戶外舉行家庭聚會。雖然證據顯示2019冠狀病毒在任何天氣和地方都會傳播,但除非人們沒有保持社交距離,病毒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中傳播速度比較慢。
他補充,如果有家庭成員剛從國外回來,就必須更謹慎地遵守社交距離,因為最近幾起病例都是在14天後才被檢測出病毒。

2 到別人家裡拜年也該戴口罩
梁醫生說,在聊天或玩遊戲時,如果發音以「P」或「B」開頭就要小心,因為這兩種發音比其他子音的發音更容易傳播病毒。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使用以「P」或「B」開頭的爆破音會影響病毒的傳播。因此,就算到別人家拜年,戴上口罩還是很重要的。
梁醫生說,「現在很多感染冠病的病患都沒有出現症狀。所以,當你要說話時,應該先戴上口罩再說,只有在吃飯或喝東西的時候才摘下口罩,但喝完就該戴回去。如果坐在你身旁的人在吃東西,你也要戴著口罩,因為這會保護對方。」
梁醫生建議,農曆新年傳統遊戲還是可以進行,但大家一定要遵守的是:
身體不適的人不應該參與遊戲,甚至不應該出外拜年
要一直戴著口罩
如果吃喝東西,不要觸碰臉部,要勤洗手,隨身攜帶搓手消毒液
梁醫生也提醒,如果公眾以為在紫外線下進行遊戲可達到消毒作用,很可能弄巧反拙。
梁醫生解釋,紫外線消毒器使用錯誤的話,很有可能造成白內障。他說,目前沒有足夠數據顯示,市面上販售的家用紫外線消毒器能完全消除病毒。

3 維持「社交泡泡」
美國著名馬約診所醫學中心(Mayo Clinic)傳染病專家約翰·奧霍羅(John O』Horo)則建議人們維持「社交泡泡」,也就是把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在一小撮人。如果「泡泡」內有人感染病毒,「泡泡」內的其他人也會面對風險,但人們能更有效地進行隔離。
他指出,如果人們每天去向兩戶人家拜年,這兩戶人家又去跟另外兩戶家庭拜年,這可能引發傳播鏈。如果人們只拜訪特定的幾個親友,病毒的傳播就會受限。
4 吃飯、發紅包和交換橘子時保持衛生
梁浩楠也建議,在吃飯時讓每個人各分得一份食物,每個人只吃自己盤子上的食物,避免交叉感染。人們在吃零食時也必須記得不要共享。
此外,人們在交換橘子、包紅包或發紅包前後也要洗手。他們也可選擇使用電子紅包,簡便又環保。
最後,梁醫生也提醒已接種冠病疫苗的人士不能掉以輕心,要為周圍的人著想。

文章來源:8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