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年63歲的王陳山,是美珍香的第三代經營者,人稱「亞洲肉乾大王」。
87年前,年輕的張瑞意推著他的流動攤位,每天在牛車水一代沿街叫賣家傳秘方肉乾。這便是美珍香的前身。
現如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柬埔寨、越南、印尼都能看到美珍香的身影,分行數量已超過380家。
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從王陳山接手後才真正開始…
夕陽產業?不,是肉乾王國
REC

1973年,身為家中長子的王陳山還在就讀高中,已開始幫忙家裡賣肉乾。當時家中有兩份肉乾生意,一個是王陳山父親創辦的合眾,另一個就是王陳山的舅舅、張瑞意經營的美珍香。
王陳山回憶,他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都在店裡,經常被同學嘲笑滿身都是肉乾味。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肉乾行業是沒有未來的。在新加坡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多為五、六十歲、只求一家三餐溫飽的長者。



同學開玩笑的話深深刻進王陳山的心裡。每當烘烤肉乾,王陳山就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深深的懷疑。做肉乾,像從小就已經被安排好的命運。為了在既有的軌道中實現「自救」,王陳山開始思考改變現狀的方法。
王陳山明白,若品牌的發展只有一家店面,很快就會做到盡頭。「如果,把傳統手工生產的肉乾變成工廠生產,產量增加,應該也能多賣些地方。」王陳山決定顛覆肉乾行業流動攤位或店前售賣、店後製作的大環境,工廠化是讓這個夕陽產業找到出路的關鍵。
九九八十一難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遭遇重重阻力。同行不看好,擔心機器代替人工,會令肉乾的風味受到影響;家中長輩不支持,擔心工廠生產會泄漏祖傳秘方。儘管如此,王陳山卻為這個想法激動不已,按捺不住想要嘗試的念頭。

1979年,王陳山完成兵役,正式接手家中的肉乾生意。他向政府申請了一間1800平方英尺的小型工廠,提升生產力之餘,也大大改善了生產環境。由於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機械化生產肉乾的機器都得自己設計。王陳山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將工廠的設備湊齊。
然而問題是層出不窮的,批量生產果然影響了肉乾的風味。在眾人集思廣益的努力之下,大家找到了解決方案:鋪肉、炭烤,與去除燒焦等無法被機械取代的工作,就都由人力進行;肉乾在工廠只做成七分熟的半成品,送到店面後再進行最後烘烤的動作。



在傳統的製作手法中,烘烤肉乾必須使用竹篩,美珍香過去多從中國進口這些竹篩。一次,王陳山到中國製作竹篩的工廠參觀,赫然發現多數工人都是老人家。他立刻意識到,如果這些老師傅不在了,這門手藝可能就要失傳。回國之後,他便開始思考自行研發竹篩的可能性。公司的研發團隊花了兩年時間才終於攻克竹篩製造難題。
逐漸的,工廠生產量超過門店的銷售數量。而現烤肉乾的保質期又只有一周,賣不完的必須報廢。怎麼解決?1982年,王陳山再次大膽創新,將肉乾放到超市貨架上售賣。效果超出預期,美珍香肉乾一炮而紅。
創造可能,打破局限
王陳山發現,很多品牌只在特定的區域內有知名度,然後就故步自封。為了打破局限,他決定將馬來西亞作為進軍海外的第一站。王陳山說,「馬來西亞華人的風俗習慣跟新加坡很接近,人口又多,我們覺得應該是很有發展的市場。」
REC

如王陳山所料,美珍香在馬來西亞市場成功獲利。1999年時,美珍香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國開設超過20家分店。
後來,王陳山又將肉乾帶到日本。為配合日本人下班後居酒屋見的習慣,美珍香開設了肉乾餐食的旗艦店,讓人們在店裡邊喝啤酒,邊品嘗各式肉乾。這一創新很快被市場所接受。




目前,美珍香在國內的上海、廈門、福州、廣州都開設了門店,旗艦店也開到了京東和天貓,變成了妥妥的「網紅產品」。
美、珍、香
從牛車水的流動攤位起家,到在全球擁有超過380家分行。美珍香肉乾從製作工藝到品牌名都十分有講究。

「美珍香」,每一個字,都暗喻了肉乾的精華所在。

美,是指色澤誘人的外觀,令人垂涎三尺,有欲一親芳澤的衝動。
珍,是指山珍海味般的美好滋味,食在口中,甜在心頭。
香,是指鮮美的肉香,融合了清淡的燒烤芳香,香氣四溢令人無法自拔。
最妙的是,美、珍、香,三個字都是九個筆畫。以音取意,象徵美珍香肉乾代代相傳,長長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