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商場裡新換了些店,人還是不少

中國城一年一度的春節裝飾已經擺上,虎年群像還不算丑


賣年貨的小攤已經開張,估計到春節前人會很多


林志源的肉乾依然受歡迎,有點名品店限流的感覺
進商場之前要用合力追蹤掃描二維碼,綠碼才可以進。商場裡的餐廳要求接種過疫苗的人才可以堂食。而一些餐廳把桌椅擺放成教室的模樣,以保證食客之間的距離。特別要求食客只有在食物上桌吃喝的時候才摘下口罩,等待的時候還是要戴口罩的。

餐廳里的桌椅擺得像回到了學校
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推動了新加坡快遞和外賣行業的發展。記得兩年前在新加坡我想在網上超市買東西,結果送貨要到下單的7天以後!讓人完全無語。現在同樣的超市,基本上當天或是第二天就可以送貨,而且多了很多網購的選擇。雖然還不像中國大城市那樣方便快捷,但也初具雛形了。

現在的新加坡人也喜歡在淘寶上買東西,再通過集貨商拼箱海運到新加坡。不過最近因為貨櫃和船運市場緊張,所以多有延誤。

淘寶上的集運物流
作為新加坡美食文化的代表,新加坡小販文化2020年12月加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在小販中心吃飯的人沒有以前多了,但熱門攤位前排長隊,用紙巾占座位,阿叔阿嬸喝咖啡聊天看報紙,這些小販中心的常態依然。還是有些新的變化:比如隔離開的座位、戴口罩的食客,從今年1月1日開始,食客必須自己把用過的餐具和垃圾還到指定位置,不然會收到警告甚至罰款。


亞當路小販中心裡的椰漿飯還是要排隊

宏茂橋小販中心

小販中心裡用警示帶確保社交距離
新加坡有很多步道和自行車道,有的在自然保護公園,有的在歷史名勝景區,有的在特色主題公園。我很喜歡早上起來到這些步道去走走,一方面可以鍛鍊,另一方面可以享受這個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科技共存的城市帶來的新奇感受。

從南部山脊望向海邊

碧山公園裡的花園一角

維多利亞劇院門前野餐

人們仍然可以在濱海灣棧道休息,戴好口罩就行

新建的這個球是蘋果旗艦店

濱海灣的這片建築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奇蹟

植物園裡的白色小亭還是拍婚紗照的必選景點
雖然步道還在,新冠帶來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植物園裡可能人員聚集的亭子都已經被封,草坪上沒有了集體練習瑜伽的人群,濱海堤壩的草坪上野餐和放風箏的人少了很多,路上鍛鍊的人們大都戴著口罩。不過出來鍛鍊的人明顯比以前要多,還增加了很多騎自行車的,特別是可以摺疊的小輪自行車,據說十分搶手。

在植物園裡徒步

看蜻蜓、天鵝、野雞、蜥蜴和各種植物

露天音樂廳前的草坪沒什麼人

大蜥蜴不知道都藏到了哪裡,經常見到這種小蜥蜴

濱海堤壩上曾經相當擁擠,現在卻十分舒適

亨德森波浪人行橋是南部山脊的必到打卡點

但是橋上的座位都被攔起來了

濱海灣東側的步道上都是鍛鍊的人

越來越多的人騎自行車鍛鍊

國家體育場前的皮划艇隊恢復訓練

公園裡處處都是出來鍛鍊的人



著名的魚尾獅噴泉少了如織的遊人,變成了本地人休閒的地方

這幾位帶著長焦鏡頭和三腳架的阿叔還一直活躍在濱海灣沿岸

在海灣里生活的水獺擴大了活動範圍
旁邊這條水獺大叫一聲 「我的魚!」

新加坡河的遊船恢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