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罕見血癌的銀行戰略分析師,在上個月移植了由美國捐贈者捐出的骨髓,住院一個月後,如今已出院。
《聯合早報》曾在去年12月報道,尚殿君(34歲)前年報名參加新國研發冠病疫苗的臨床試驗,驗血後才赫然得知患上罕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由於是染色體問題,因此必須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移植,配對機會只有2萬分之一。

患罕見血癌的尚殿君2月找到合適的骨髓捐獻者,並在3月完成骨髓移植,目前已出院,正在康復中。圖攝於2021年12月。(陳淵莊攝)
他說:「我是在今年2月接到消息,指美國有一名捐贈者的骨髓完全匹配,骨髓捐獻計劃之後就聯繫美國的捐獻計劃,後來捐贈者在美國進行調理和抽取骨髓,骨髓之後就被冷凍和送來新加坡。我在3月2日入院進行調理和化療,把體內骨髓細胞徹底清除後,在3月10日進行了移植手術。」
尚殿君在完成移植手術後,住院約一個月,在上周出院,之後一直在家休養。
他說,由於手術後抵抗能力比較弱,因此必須留在醫院的無菌環境中,以防移植手術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或排斥反應。他目前情況穩定,下周須回到醫院再進行術後的骨髓穿刺和化療。
他說:「化療和骨髓移植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在化療時,體內已經沒有任何的白血球和血小板。如果要說哪裡不舒服,那只能說是全身上下都是。就算接受移植手術後,還須要根據身體情況,維持半年至一年的化療,因此整個康復期是十分痛苦的。」
尚殿君也說,康復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在移植後的100天到120天,身體就能恢復一定的免疫力,能重新接種各類疫苗,讓身體學習如何對抗疾病。
由於免疫力還很弱,因此目前還不能出門,在飲食方面也要遵守嚴格要求。
至於康復後是否有任何想做的事,他感嘆:「在身體不好時,我只希望能像以前一樣好好活著,現在依舊如此。」
「不過可以獲得重生的機會,我非常感恩,也覺得說我們能和國外有這樣的聯繫,真的拯救很多人的生命。真的要說很感謝妻子的照顧,也很感謝僱主對我病情的體諒,允許我專注於治療和康復。我也要感謝新加坡中央醫院醫療團隊無微不至的照顧。」
雖然不知然捐贈者是誰,但尚殿君也特別感謝對方,他已寫了一份感謝信交由骨髓捐獻計劃代為轉交,也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向捐贈者道謝。
「很多同學和朋友知道我的狀況後,都去登記,要捐贈骨髓,最近網上也有一名兩度患上血癌的婦女呼籲公眾捐骨髓保命,也獲了非常大的反響。雖然不確定骨髓捐獻計劃是否有能力為所有報名的人完成登記,但從長遠來看,越來越多人願意去了解骨髓捐贈,對病患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