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一甲子芳華的東陵福

2022年02月18日   •   1萬次閱讀

東陵福(以1978年街道圖製作改進)

曾幾何時,來往新馬的火車駛過萬豪敦巧克力工廠,居民厭惡其擾人清夢,失去後卻放不下串串思念。

萬豪敦巧克力工廠和後面的大煤氣缸(圖源:網際網路)

這裡是東陵福,有31座十層樓和三層樓老組屋,居住著約3500戶人家。十層樓組屋俗稱十樓厝,一些矮的房屋則轉租給參與大學交換項目的外地學生寄宿,在組屋區的心臟地帶體驗民生。

東陵福十層樓組屋俗稱十樓厝,點亮過萬家燈火

約半個世紀前,我中三中四的工藝科目,每個星期都有一天來到這裡的東林工藝中學上課,學習工藝理論,操作車床和機械製圖。日後在杜佛路新加坡工院上課那三年,東陵福是必經之路。從前感覺十樓厝的外表就像整齊排列的火柴盒,不過日久生輝,展現出歲月的芳華。

隨著建屋局推出重建計劃,居民分批離開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家。留守到最後的東陵福巴剎和周邊商店必須在2024年遷移。這裡的地貌將會迎來全新的變化,熟悉的東陵福將成追憶。

東陵福是女皇鎮的五個鄰里之一,由馬來亞鐵路、女皇道、聯邦大道及東陵福路環繞。這個建屋局最早開發的住宅區之一,首批居民於上世紀60年代初遷入。十樓厝初落成時,好些單位分配給河水山大火痛失家園的災民。

當列車不再轟鳴

東陵福從英文名Tanglin Halt轉譯過來,為什麼Tanglin到了這裡就Halt(停止)了呢?

「東陵」的名稱可能取自附近的小山丘,潮州人開闢此地時稱之為「大東嶺」(Toa Tang Leng)。馬來亞鐵路局在東陵福路(Tanglin Halt Road)和東陵福弄(Tanglin Halt Close)的交界處設立停靠站,火車來到此處必須暫停(Halt),跟站長交換鑰匙後才能續程。將Tang Leng和潮州音的Halt結合起來,就成為充滿祥瑞之氣的東陵福了。居民聽到轟隆隆的火車來了,從住家窗戶探頭,向路過的乘客揮手賜福。

川行一個多世紀的火車穿越新馬多個城市鎮鄉,成為早期來往兩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新馬分家的時候,鐵路成為懸而未決的議題。隨著兩國第三代領導人找到轉機,2011年7月1日起,再也看不見也聽不到轟隆隆的火車。柔佛蘇丹客串末班車司機,駕駛著火車徐徐離站,為新馬的新篇章掀開新的一頁。

光影·女皇鎮

《光影·女皇鎮》:「我的社區」組織居民,通過光影作為對曾經擁有的「故鄉」表達關懷

踏出聯邦地鐵站,步行約五分鐘便可抵達東陵福第46-3座的「我愛女皇鎮」展覽館。那是民間組織「我的社區」(My Community)向建屋局租用的店面,將一樓用作《光影·女皇鎮》展覽用途。

該店面原身為經營多年的美發室,灰白相間的小方磚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十分流行的地磚款式,所反映的正是古樸的東陵福組屋區風貌。

「我的社區」組織居民,通過光影作為對曾經擁有的「故鄉」表達關懷。參與的居民根據攝影主題,譬如心儀的場所、懷念的食物、日常趣事等,各自構思相關的畫面。結果發現大家都有心靈相通的集體回憶:東陵福熟食中心、熟食中心旁的小廣場、低層組屋外的晾衣架、火車曾經川行的昔日軌道……

捕捉畫面所使用的鏡頭不是智慧型手機,而是匿跡多年後重出江湖的柯達傻瓜菲林相機,菲林為36+3,幸運的話可以沖洗39張照片。從前非數碼化的日子,我們使用傻瓜相機得心應手,如今智能的年代,負責人須教導居民如何使用。

民間組織缺乏資金,必須通過巧思來保留老地方的情感與記憶。主辦方用心良苦,居民自願參與,情義兩相堅,小展廳所蘊含的就是人與社區構建出的樸素情感。

垂直甘榜情

《光影·女皇鎮》會場的牆壁上寫道:「日常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每天看到的東西,也許哪一天就突然消失了,找不回了。你知道嗎?再過幾年這裡的變化更大。也許會有摩天大樓,又或者女皇鎮地鐵站不再是藍色的。誰曉得啊!」

的確,鋼骨水泥的組屋硬體里有柔化的生活故事。譬如Alice結婚後從丹戎巴葛的店屋搬到東陵福,轉眼間度過半個世紀。她坦言第一次乘電梯,門在十樓打開的那一剎那,不禁掩著臉蹲在電梯里哭泣,不敢踏出半步,怕會從十樓掉下去。她三年都不敢晾衣服,怕圍牆會倒塌。

多年以後,Alice已經跟左鄰右舍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彼此間也會發揚「垂直甘榜」的精神。她的屋子是不關門的,客廳還裝置一個柜子,鄰居出門時免費寄放鑰匙。一班老友甚至約法三章,搬到同一座新組屋重續前緣,陪伴對方「白頭偕老」。

不過說歸說,居民也覺察到,現在很多老朋友以及後來遷入的獨居年長者的年紀都大了,搬到新組屋後,他們未必有年輕時的精力,重新認識左鄰右舍或熟悉新環境。可能像其他已經搬走的前居民那樣,整天留在家裡,失去重建社交空間,培養感情的動力。顯然「原地養老」是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天主教堂與興都神廟為鄰

藍頂天主教堂Blessed Sacrament Church的建築特色是屋頂像一個巨大的帳篷,那是根據《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的會幕所設計的

走入東陵福社區,兩棟相鄰的宗教建築別有風味。綠色廊道旁有座藍頂天主教堂Blessed Sacrament Church,教堂的建築特色是屋頂像一個巨大的帳篷。那是根據《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6和36章的會幕(Tent of Meeting)所設計的,既是敬拜耶和華的中心場地,也是第一聖殿。教堂建築已被列為國家古蹟。

天主教堂旁有座塔高五層的印度廟Sri MuneeswaranTemple,廟宇整體採用11世紀的西遮婁其(WesternChalukya)建築風格,並以接地氣的黃泥色調為主色,這類建築在本地是較罕見的。

Sri Muneeswaran Temple採用11世紀的西遮婁其(Western Chalukya)建築風格,在本地是較罕見的

Sri Muneeswaran Temple的來歷略帶傳奇性。約90年前,馬來亞鐵路局的印籍員工搭建簡陋的小木屋,供奉一塊代表守護神的三角形石頭。半個世紀前才在鐵路旁建立廟宇,從印度請來諸神,安置在廟裡供奉。20多年後因建路而喬遷至附近的綠色廊道旁現址。現在火車鐵軌沒了,鐵路工人回家了,印度廟迎來新的信徒,確保香火不熄。

組屋旁的綠色廊道:居民從厭惡鐵軌擾人清夢轉變為失去後的串串思念

輕工業試驗台

東陵福工業區乃本地最早期的組屋邊緣工業區之一,初建時用作輕工業的試驗平台,探討在組屋區開工廠的可行性。這裡距離火車總站不遠,物資進出口到馬來西亞都很方便,女皇鎮衛星鎮則提供大量人力資源,這些都是近水樓台的考量點。

新加坡獨立前幾個月,東陵福工業區已開始看到成績。日本漆率先在此處設廠,同時設立專門小組,研製更適合熱帶高溫多雨氣候的漆料,可見日本工業家對新馬的長遠發展是充滿信心的。

幾年後,東陵福發展成多元化的工業區,有本地品牌的電視製造廠視特朗(Setron),裝配日本聲寶牌電視機的樂聲(Roxy),巧克力氣味飄香的萬豪敦(Van Houten),以及冷藏、火柴、信封、金屬、紡織、塑料管生產商等。試驗成功後,政府大施拳腳,在亞逸拉惹、加冷盆地、直落布蘭雅和大巴窯等地如法炮製。

視特朗:從咖啡豆過渡到電視機的傳奇

視特朗電視機:本地企業家從咖啡豆轉型為高端電子科技的傳奇(圖源:Carousell)

視特朗是個從咖啡豆轉型到裝配電視機的傳奇。視特朗的大股東原本經營印尼咖啡豆貿易,印尼因反對新馬合併而進行武力對抗,派遣特工到新馬進行多次恐怖襲擊,兩地的商貿都因抵制行動而中斷。咖啡豆做不成,幾個股東看好電視廣播的發展潛能,投入電視機這個新興市場,崛起成為上世紀70年代家喻戶曉的品牌。

雖然今天電視機已經成為家庭基本電器,但在80年代以前的新加坡屬於奢侈品。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電視廣播的發展過程。

1963年2月15日傍晚6時,新加坡電視台正式推出每天一小時的試播節目。六個星期後,每天播放四個小時的英語節目(第五波),半年後增加中文台(第八波)。從此以後,電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就好像網際網路改變現代人的日常作息。

電視啟播的時候,廠商只賣出兩千多台電視機,暢銷的品牌有世樂(Sierra)、德律風根(Telefunken)、根德(Grundig)等德國舶來品。這些黑白電視的價格介於14寸的350元至23寸的1200元之間。那個時候許多家庭的總月入不到350元,聯絡所成為附近居民看電視,觀賞王沙野蜂的方言諧劇,張為主持的聲寶之夜的熱門場所。電視機安置在比人還高的金屬箱內,由聯絡所的職員負責開關,街坊看電視必須仰起頭來。

197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決賽,新加坡破天荒以彩色全場轉播,那時候電視台每天只播半小時的彩色節目。珍珠坊的商店搞促銷,半夜三更開放給球迷到現場免費觀賞。約一個月後,國慶日檢閱禮首次以彩色和四種語文現場轉播,開啟五彩繽紛的新視界。這時候,進口的彩色電視約1600元,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還不到400元,因此一般家庭都負擔不起。

能夠跟這些外國品牌競爭的,就是視特朗了。視特朗於1965年投入生產,從每個月生產400台黑白電視提高至高峰期的1000台。鑒於電視機價格昂貴,視特朗以價廉物美的信念來搶攻市場:「務必設計出金錢所能買到的最優良的彩色電視機,但價錢比其他電視機便宜高達廿五巴仙。」

那時候的電視機都鑲嵌在櫃架里,看完電視順手把櫃門關起來。視特朗以優質柚木櫃架作為促銷的本錢,可見櫃架的手工與美觀與否,都是顧客購買電視機的考量之一。

全盛時期,視特朗的黑白與彩色電視、盒式錄音機、電子數字自動定時開關收音機等,輸出到亞洲、非洲和歐洲的二十多個國家。視特朗於70年代末被虎豹兄弟全面收購,沒多久便退出市場。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十多年的變化未免太快了。

在東陵福這個老區,我們看到城市脈搏、工業發展與人情營造出的特殊韻味,年華漸老中顯現出斑駁歲月抹不去的精神風貌。當更多舊建築被拆除,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時,東陵福將成為新加坡最年輕的市鎮。我有幸見證過東陵福最青春、最茂盛的一刻,也見證落幕前最後的芳華。大家不妨到老社區感受一下,多年以後舊地重遊,可以跟添上新裝的東陵福重敘舊情。

(作者為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會士、自由文史工作者)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