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遠足?可考慮新加坡唯一穿越灌木叢林樹冠的250米長懸浮吊橋

2022年04月24日   •   27萬次閱讀

島國雖小,但不缺遠足路徑。去年底重新開放的樹梢吊橋,吸引了不少徒步愛好者。若是從溫莎自然公園前往,全程7公里,是一條最短最便捷的路線,一路上小溪潺潺,花鳥蟲蝶為伴,松鼠猴子跳躍林間,望見秘境中的一湖湛藍,探索郊野的樂趣,讓心靈與大自然暢然融合。

去年底重新開放的樹梢吊橋,250米長的樹橋懸掛在兩座山丘之間。

位於麥里芝蓄水池叢林深處的樹梢吊橋(TreeTop Walk),是本島唯一穿越灌木叢林樹冠的懸浮吊橋,人人稱之為「樹橋」。它離地面25米,高約八層樓,由鋼纜支撐懸掛在貝雅士山(Bukit Peirce,高86.59米)和加冷山(Bukit Kalang,高100米)兩座山丘之間。走在250米長、與樹冠等高的吊橋上,橋身隨風晃動,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林海中有宛若秘境的一湖湛藍,那是貝雅士蓄水池上段。

松鼠

樹梢吊橋遠離主要公路,可分別從武吉知馬射靶場路(9.5公里)、羅尼路麥里芝蓄水池西邊(11公里)、湯申路麥里芝蓄水池東邊(8公里)及湯申路上段溫莎自然公園(7公里)徒步行走到達。無論從哪一條徒步路徑前往,都是在自然保護區里,沿著石子泥路或木棧道與熱帶雨林共處,與花鳥蟲蝶為伴,有鳥兒啁啾和蟬鳴,有松鼠猴子出沒,也能發現野豬和巨型蜥蜴在覓食,完全沉浸大自然里的同時,探索郊野的樂趣。

小溪潺潺的溫莎自然公園

有多條淡水溪川流的溫莎自然公園。

溫莎自然公園(Windsor Nature Park)是進入樹橋的門戶之一,也是最短最便捷的路線。公園外的停車場從上午7時到下午7時免費開放,開車沿著湯申路上段或新民通道轉進維納斯通道(Venus Drive),左邊便是停車場;搭地鐵湯東線光明山站(TE7)出口3,步行約700米就可從喧囂城市遁入謐靜叢林,用悠閒的腳步探看綠林里的山水美景。

入園不遠處有數條淡水小溪,流水潺潺,匯流入叢林深處一片淺灘濕地。因為有了溪流與生態池,公園顯得水草蒼蒼,溪邊的蘆葦迎風搖曳,蝴蝶蜻蜓飛舞。陽光下水波粼粼,烏龜四腳蛇游弋,溪水清澈得可見各種小魚,除了俗稱「水溝魚」外,還有打架魚(Malayan Forest Betta)、雙點波魚(Two spot Rasbora)及罕見的斑鱵魚(Pygmy Halfbeak,俗稱「水針」)。如果站在小橋上靜觀,還可看見不同種類和顏色的蜻蜓或蜻蛉。在本島發現的122種蜻蜓中,這裡就有56種,說明這是個自然生態豐富、極富特色的自然公園。

紅蜻蜓

三條步道各具特色

2017年4月22日正式開放的溫莎自然公園,占地75公頃,是島國四個自然保護區中最大的中央集水區緩衝綠帶(Green Buffer)。溫莎自然公園是在原始叢林再植500棵熱帶灌木,打造成次生林與原始林共存的第六個自然公園。湯申路上段的另兩個自然公園是湯申自然公園和春葉自然公園,另外五個圍繞著武吉知馬的是海希德、策士納、牛奶場、正華及射靶場(將於今年開放)自然公園。這些自然公園扮演著城市與叢林之間過渡的角色,減少城市對自然保護區的干擾與污染,讓自然生態得以繼續維持與發展,使新加坡成為花園城市的同時,也擁有樹林城市的美譽。

溫莎自然公園主要有三條步道,入園的維納斯環道(Venus Loop)不遠,右邊是350米長的匍莖草步道(Hanguana Trail),它是以近期發現的植物品種命名,其他還有十幾種本地植物如姜科植物(Zingiber Singapurense)、沉香木(Kayu Gaharu)等。走完一小圈認識本地植物後,回到維納斯環道便可看見小溪流,而密林里常有野豬出沒,它們會衝出步道到溪邊喝水,遊人得注意它們的行蹤。

架高4米的大盤尾步道(Drongo Trail),群猴聚集。

維納斯環道之後是總長2.2公里的松鼠步道(Squirrel Trail),這裡有沼澤濕地,叢林深處有高大的榴槤樹和橡膠園,還有長滿青苔的屋基、梯階和水井,顯示出這裡曾是舊日甘榜。松鼠步道還包括一段長150米、以本地發現的一種尾巴如火箭的熱帶鳥類命名的大盤尾步道(Drongo Trail)。

它是一條架高4米的木棧道,作用在於保護樹木根部,也讓遊人有機會接近樹冠,窺探原始次森林的面貌,認識觀賞各種林木花草。棧道上群猴聚集,圍坐護欄上,仿佛在收過路費,經過時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與步道平行的是島嶼俱樂部路(Island Club Road),從林草樹木縫隙間,還可隱約一窺向來「只聞其名」的島嶼俱樂部建築。

向樹梢吊橋行進

走完大盤尾步道,基本上是單程走完溫莎自然公園,如果就此止步,可沿著原路並選擇不走松鼠步道而是走維納斯連道(Venus Link),右轉進入另一方向的維納斯環道(長1.8公里)到公園入口處,如此來回約6公里。

我們的目標是還有一半路程的樹梢吊橋,因此繼續往前面的山路行進,進入麥里芝蓄水池範圍,左轉也可走到麥里芝蓄水池東邊。繼續向前沿著島嶼俱樂部路可看到被攔截的私人道路,這時可選擇走龍丹徑(Terentang Track)前進,我們則選擇右邊上坡路來到一片綠色籬笆外的柏油路,籬笆內是三座綠色龐大建築,那是加冷污水處理廠(Kallang Service Reservoir),風吹來時還飄著些異味,感覺就像走在童年的鄉村路上。

看見護林員休息站(Ranger Station)出現時,就是離目的地不遠了,大家不妨在這裡歇歇腳、添水和上廁所,然後做最後衝刺。這時一定要注意告示牌,朝柏油路的貝雅士步道(Peirce Track)走去,這裡也是四條到樹橋路線的匯合處,大約100米登山路後就是樹橋入口處。由於樹橋一次只能放行200人,因此有職員看守管控,小路上划著一米距離黃線,可見遊客尖峰時段必須從山腰開始排隊等候過橋。

無限風光在樹橋

走過樹橋,只能從八打靈小徑下山。

樹梢吊橋於2004年11月5日正式開放,之後於2020年8月11日關閉維修,直到去年12月15重開。樹橋是單向行走的,只能從貝雅士步道進,八打靈小徑(Petaling Trail)出,一旦走錯了,就得繞山腳一圈再走上山;公園局非常貼心地在棧道地面上漆上「No Entry」,提醒公眾「此路不通行」。

樹橋寬度只有60公分寬,一旦有人停留拍照或者賞景,時間一久必造成「交通阻塞」,雖然可以背對背超越,但在疫情期間應不被鼓勵。到訪時遊人不到十個,我們也刻意留在後頭,但難免陸續有人前來,因此就用了短短10分鐘走完樹橋。

極目遠眺林海茫茫,可望見貝雅士蓄水池上段一角。

樹橋懸掛於貝雅士山與加冷山之間,這兩座山丘自麥里芝蓄水池興建以來,便隱藏森林裡。加冷山命名極早,1846年已出現在官方記錄,顯然與附近的加冷河源頭相關,而貝雅士山則遲至1983年才獲命名。我們所熟知的貝雅士蓄水池下段,原稱加冷河蓄水池,1922年為紀念興建蓄水池的工程師羅伯特·貝雅士而改名。

從樹橋中央北望,綠林盡頭一片湛藍水面,便是貝雅士蓄水池。加冷山、加冷河、加冷河蓄水池以及曾在加冷河口聚居的原住民加冷(海)人,仿佛就是一條連綿不斷的歷史文化臍帶,讓人浮想聯翩。

走在吊橋上,綿延綠樹從腳底伸展,居高俯瞰森林的層次,地面眾樹繁雜,中段枝幹與寄生植物相依,頂層則是樹梢濃密如冠蓋,令人產生各種想像:熱帶雨林的探險、游擊隊的潛行或侏羅紀的生態?從近距離欣賞雨林,也可放眼眺望藍天白雲,感受「樹連天」的奇妙,這與走在地面仰頭看樹,景致全然不同。

登上日落洞觀景塔

四腳蛇

走過樹橋,進入八打靈小徑,沿途有四個休息亭台,雖然下山不會很累,但亭台的作用是讓你停下腳步,聽聽風吹樹葉擺動的聲音,看看正在窺視你的獼猴,竄跳的松鼠和潛行的四腳蛇。棧道盡頭與森美步道(Sime Track)連接,左轉可走回護林員休息站,右轉前進400米可到六層高的日落洞觀景塔(Jelutong Tower)。

保護區第一高塔——日落洞觀景塔。

觀景塔堪稱保護區第一高塔。一層層登高,景觀逐漸開朗,初時尚有蝴蝶紛飛,最後則只見成群燕子四周飛舞。頂層視野極為開闊,麥里芝蓄水池的一抹水藍清晰入眼,迎著勁風,心中自然生出豪邁之氣。

島國雖小,但不缺遠足路徑,這次徒步讓我仿佛回到在澳洲黃金海岸雨林看山看樹,也似在台灣南投濁水溪日月潭源頭摸河逐水,心靈與大自然得到融合的舒暢。

這次在溫莎自然公園,看見溪流里悠遊的魚兒,飛舞的蜻蜓,密林里的野豬、松鼠和獼猴,還有罕見的金色四腳蛇,就是沒看見公園標誌的穿山甲。在折回森美步道的路上,有蝴蝶圍繞飛舞,也似乎夾道歡送,讓我們的遠足行程畫上美麗的句號。

前往樹梢吊橋須知

1)開放時間:上午9時到下午5時,周末提早半小時在8時30分開放,最後過橋時間為下午4時45分。

2)每逢星期一不開放,除非是公共假日。

3)樹梢吊橋段屬於中高難度徒步路徑,估計時間需2-3小時,不適合孕婦、幼兒及殘障人士。

文、攝影:許月英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