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人生大事》里有個橋段: 初中生小武,在爸媽眼裡是個乖巧聽話的「學霸」。 穿著襯衣領帶,眼鏡斯斯文文地戴著,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 媽媽對他百般寵溺。

奶奶去世,家中辦著白事,媽媽卻教他當作無事發生,在外屋心無旁騖地背書。 為了不耽誤他去北京考試,在媽媽的極力要求下,奶奶被匆匆火化、下葬,以最快的速度了結了後事。 結果到了北京,媽媽傻了眼。 這個她捧在心尖上的寶貝兒子,不爭氣地拿了個倒數第一。 本以為在自己的控制、安排下養出來的乖兒子,最終竟讓自己失望。

這是這部溫情電影中一段關於強勢教育的小故事,頗為諷刺有趣。 但當電影結束,字幕上出現飾演小武的演員名字,卻叫人驚喜: 鍾宇升。

這個15歲的男孩,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藝名」: 鍾美美。 兩年前,他自導自演模仿老師的短視頻火出了圈,他成了坐擁數百萬粉絲的「頂流」。 媒體爭相報道,人們將他看作又一個意外闖入成人世界的孩子,各種猜測他的前路會通向何處。 如今兩年過去,鍾美美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我們的視野。 他變了。 現實中的鐘宇升,走上的是一條與電影中的小武截然不同的道路。

01 兩年前,如果不是被逗得不行的小姨無意中把視頻發到網上。 13歲的鐘宇升,也許還只是個喜歡模仿、表演的普通初中生。 在母親吳瓊的眼裡,兒子內向靦腆,只有在表演的時候特別放得開。 他會在家裡模仿親戚朋友、各行各業,總是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前仰後合。 即便有時家裡沒人,他也會把尚年幼的妹妹當成唯一觀眾,學著媽媽打掃衛生、喊他起床、生氣的樣子,惹得妹妹咯咯直笑。 從小到大,從學校拿回的獎狀,都會被他塗改成「表演獎」。

圖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於年少的鐘宇升而言,表演是他無比認真的愛好。 母親注意到了這一點。 她發現,兒子平時會很留意生活細節,喜歡在完成學業之後,看模仿才藝類視頻,還會穿上她的衣服拍搞笑段子。 她還發現,每當這些時候,兒子都會很開朗,很快樂。 既然孩子能開心,吳瓊便從來沒反對過。 有時她還會在兒子的視頻里「客串」出鏡。

在母親的支持下,鍾宇升的創作欲越來越強。 2020年疫情伊始,在家上網課的他突然有了靈感,拍起了模仿老師的視頻。 套上媽媽或姥姥的衣服,鑽進房間,豎起手機,思考個十幾分鐘,腦中的段子就成型了。 從數學老師上課整頓秩序,到班主任強行霸占美術音樂課。 從老師忍著發炎的嗓子來上課,到520抓包約會的小情侶。 鍾宇升模仿得氣質到位,一個眼神、一個停頓都全是戲。
視頻被發到網上後,鍾宇升突如其來地,火了。 火到B站上的彈幕,多得幾乎遮住了他整個人。 火到僅僅幾天之內,他的快手粉絲漲到了100多萬。 火到每天熱搜上都有他的名字,各大視頻平台都推薦著他的視頻。 編劇史航被他折服:「這孩子一腳把我踹回了少年時代。」

流量帶來了圍觀、讚譽。 有人說他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有人說他簡直無師自通了斯坦尼體系,有人直接拿他拉踩專業演員。 初中男孩鍾宇升,在13歲這年,被高高捧起。 02 對於自己的出名,鍾宇升是意外的。 在他所生活的東北鶴崗小城,他的名字,成了眾人討論的話題。 去超市,會被認出;去散步,會被拉著拍照;大街上,總有人來跟他打招呼。 身邊很多同學還「牽線搭橋」,幫自己的朋友、同學請求添加他的微信。 各路記者擠滿了他的家,採訪、代言、簽約、帶貨的邀請電話從早響到晚。 「從早上四五點,打到晚上十二點,能把手機打到沒電。」

圖源:剝洋蔥people 他也是享受的。 每個到訪的記者都希望他能現場模仿一段,鍾宇升便笑著,迎著攝像機隨時即興表演起來。 採訪間隙,快樂地跟每個人聊著天,談起各種話題。 有人聯繫他媽媽,提出一年一百萬的簽約費,吳瓊拒絕了。 當她把這事當成笑話轉述給兒子時,鍾宇升按耐不住動心,也曾嘗試著給對方回去電話,想問問簽約的具體事宜。

名和利瞬間涌在少年面前。 一條仿佛直接通往成人名利場的捷徑,鋪程在鍾宇升面前。 一向尊重孩子喜好的吳瓊變得警覺起來。 她開始避免向兒子討論網上的讚譽,也不常把關於名氣的話題帶回家。 「光環太多,人就浮躁了。」 她照樣正常地帶著兒子該出去玩就出去玩,遇到有人認出他,就大大方方笑一個。 教兒子學會,對一切輿論,都淡然處之。

另一邊,面對找上門的各種廣告,她毫不猶豫全都拒絕;之後的更多採訪,她也都在推辭。 「不想讓孩子變商業,不希望他把錢看得太重,這只是一個興趣愛好。」 在她看來,孩子尚年少,未來的可能性還有很多。 「我不會設想他長大以後一定要怎樣,不能早早讓孩子被限定在一個框架內。」

對曾因一百萬心動的鐘宇升,她也嚴厲教育: 「被金錢所迷惑,人會失去本性。」

在媽媽的言行影響下,鍾宇升漸漸明白: 自己的熱度,終有一天會過去。

鮮花和掌聲,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風景。 得之我幸,失之,也不必落寞。

在該讀書的年紀,只當做好自己的事。 往後,自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於是,「網紅鐘美美」,像以往無數個一夜成名的孩子一樣。 如曇花般耀眼過一瞬。 接著,漸漸淡了蹤影。 03 但鍾宇升後來的故事,有了與以往都不同的後續。 在《人生大事》里,他「很過癮」地客串了一個角色。 但熒幕之外,他依舊是個普通的學生。

因為一直嚮往省級重點中學——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在初三那年,鍾宇升毅然從鶴崗轉學到哈爾濱楊楚珊中學衝刺備考。 可到了人才濟濟的省會,他才知道自己的成績有多中不溜。 化學和物理,剛開始拿到考題,甚至都看不懂選項。 他拼了命追趕。 買各種習題、試卷,每天要求自己做一套歷年模擬卷。

每天下午7點半放學回家,他要繼續伏案至深夜12點才睡覺。 自習、課間、午休,但凡是能抽出的時間,他都爭分奪秒地向老師求問。 他變得越來越熟練。 理綜試卷,以前兩小時的考試時間,他只能勉強答完一科。 到後來,一小時內,他能輕鬆完成全部的兩科試卷。 用三個月的時間,提高了100多分。 一個多月前剛結束的中考,鍾宇升考出了優秀的成績。 其中語文還考了全班第一。 成功地,被哈三中國際班錄取。

如今,15歲的鐘宇升對未來有了不同於曾經的規劃: 「以前一心只想表演,考北京電影學院,當演員。 現在我才發現,其實我更喜歡文科,想研究文化。 我眼下打算開始學習雅思,預習高一、高二的課程。 以後想考新加坡國立大學或者南洋理工,選一個偏文科的專業,比如亞洲研究、東南亞研究、藝術設計什麼的。 如果有機會當然也想繼續演戲,但這只是我的一個愛好。」

坐在心儀高中的操場邊,鍾宇升滿眼都是對未來的期盼。 兩年前,他稚嫩的雙眼裡藏著的是對成人世界、對那個小小名利場的好奇。 而如今,他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堅定。 是對自己腳踏實地走過來時路的自豪。 更是對自己今後將擁有的更多選擇而憧憬。

「網紅鐘美美」,終是走出了一條比網紅更寬的路。 04 在鍾宇升的出名、成長里,有一個人起到了很大影響: 母親吳瓊。 發現沒有,鍾宇升的兩次人生轉折,其實都倚賴於母親智慧的引導。 當鍾宇升展露出對表演的巨大興趣和天賦時,她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打壓,勒令他放棄愛好,專心學習。 而是溫柔地支持、鼓勵,甚至幫助。 這給了孩子嘗試一切新事物的勇氣。 而當鍾宇升一度陷於名利,在恭維、讚譽以及更多輿論中迷茫、動搖時,她沒有用成人的勢利、貪婪去衡量孩子的未來。 而是清醒地守護他的身心健康,又給予他正確的指引。 這給了孩子繼續踏實走好前路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