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灣花園自種植物從疫情前的三成激增到八成

濱海灣花園今年慶祝十周年,為了配合國慶日,園方特別展出本地培植的雜交品種胡姬花。因冠病疫情擾亂了供應鏈,如今花圃自家栽種的植物從疫情前的三成激增到了八成,除了減少花費也更加環保。
美麗的花圃展示,一般需要花五個晚上來設置。花朵必須在對的時間點從海外運抵我國,也在那個時候綻放開來。
濱海灣花園園藝營運資深處長蔡黎昇說:「我們也有種植自家植物,提高產量以應對發生突髮狀況。舉個例子,這組繡球花延遲約一個星期才抵達,我們只好暫時用自家植物。」
就在兩年前,因為冠病疫情,一些植物的供應受影響,濱海灣花園只好依賴自家栽種的植物,這類植物因此增加近三。園藝師發現一些花朵比進口來得便宜,碳足跡也比較小。
「比如這些矮牽牛全都是自家栽種的。如果從外國進口,加上貨運的費用需要20、30元。自家栽種會的花費可能非常低。」
視頻里這家溫室是特別栽種我國國花胡姬花的地方。裡頭有數千種大大小小不同品種的胡姬花。園藝師也會為這些胡姬花進行雜交,而這個過程可能就需要多年才能看到成果。
目前在雲霧林,就展示了這些自家栽種的胡姬花,歡慶國家來臨的57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