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好中國的演員,林先生乾脆搬到中國演員住的飯店,每天親自安排日程,晚上安排他們吃夜宵,然後又考慮安排第二天的演出...
1987年4月18日晚上,勞累了一天的林先生,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立即被送進醫院,12天後,4月30日因腦溢血與世長辭。他的突然逝世,如晴天霹靂震驚所有演員。

白楊在唁函中說:「林先生是聯繫中新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樑,他的逝世,對中新兩國都是一大損失。」
孫道臨和王文娟夫婦為懷念林先生寫了一首詩:
默默的生,
默默的辛勞給後人,
長留下赤子深情。
深深的愛, 深深的足跡使我們永記, 永記華裔苦心。 林先生性格內向,平常言語不多,待人真誠親切。他誕生於中國福建省福清縣,後移居印度尼西亞,又從印尼移居新加坡。在新加坡成立中僑百貨公司,專門經營中國商品。
內外因促進交流
當時促進中新文化交流主要有兩個原因:
內因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大力提倡文化產品走「產業化、市場化」的道路,一時間各個文藝團體紛紛面向市場,大腕紛紛走穴。
文化產品是「軟實力」,它的經濟效益也是顯著的。拿中國演員在新加坡演出來說,一般一張門票200新幣左右,約合人民幣1000元,假設一個劇場座位1000個的話,演出一場票房收入就是100萬元人民幣,上面說的一個演出團,在新加坡接連演出7場,也就是700萬元。中國出口一件襯衣,有的只有幾毛錢的利潤,一場文藝演出的收入,頂出口多少件襯衣?如果是一場足球賽的話,由於現場觀眾可以上萬人,票房收入更是天文數字!
外因是國際上「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主旋律。兩個德國和平統一。蘇聯從東歐及阿富汗等地方撤軍。中國也停止了對對東南亞一些國家反政府武裝力量的支持,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正常化。這使中新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迅速得到恢復。
見物更要見人
在2023年的卡達世界盃足球賽上,從足球場的基本建設,到比賽的所有用品,包括「世界盃」,都是中國製造的。但是,見物不見人!比賽場上卻看不到中國的運動員!在球場上和舞台上,應該「以人為本」,見物更要見人。
一段時間內,中國的電視劇竟然競爭不過「韓劇」!中國人的電視機被「韓劇」霸屏,韓國人在電視劇上大賺中國人的錢。
優秀文化的作品, 靠「大鍋飯」是「養」不出來的,「文化產品」也要按照經濟規律來辦,「文化產品」是有市場屬性的,它們的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新加坡人喜歡孫悟空、濟公,同樣喜歡孔子、孟子,在新加坡有夫子廟、裕華園裡有孔子塑像...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的「軟實力」!
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有廣闊的市場,李顯龍的兒子都喜歡看《西遊記》。中國傳統文化文化中的孔子、孟子諸子百家等等的影視作品,更有廣闊的市場,我們不但要現代的各類戰爭題材的作品,還要拍《孫子兵法》等等古代的軍事著作,因為這些人物和作品,經歷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考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文化產品並沒有隨之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到處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產品,卻很少看到中國的文化演出。
在海外不多的文化產品中,港台產品還占主要部分,如金庸、瓊瑤的電視劇;周杰倫、成龍的演出等等。可見,大陸與港台之間,文化合作的潛力十分巨大!對外開放的文化產品市場十分巨大!在劉曉慶與林青霞的電話中,她們也希望兩岸能夠合作拍戲。
中國在海外的華人有五、六千萬,他們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 中國的文化產品在全世界有著廣闊的市場。中國改革開放前,這個廣大的市場基本上被港台演員占領,但是大陸才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改革開放後才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中國大陸的文化產品迅速打入了國際市場。
在新加坡,「中國製造」的商品也是隨處可見,但是近年來,大腕明星來新加坡的演出卻很少看到 。
明天會更好
那時,有兩首歌曲十分流行,一首是《讓世界充滿愛》,一首是《明天會更好》。
《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首中國首創的歌曲,由郭峰作曲,陳哲,劉小林,王健、郭峰、孫銘作詞,由100多位中國流行音樂歌手共同演唱,於1986年6月1日發行。

2008年,該曲獲得中國流行音樂盛典暨改革開放30周年流行金曲勳章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全世界出現了歌舞昇平的「和平發展」的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但是在近年來,卻很少聽到《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了。
《明天會更好》是中國台灣地區羅大佑等人創作並演唱的歌曲,由羅大佑、張大春、李壽全、邱復生、徐乃勝、張艾嘉、詹宏志作詞,羅大佑作曲,陳志遠編曲 , 在1985年發行 。
「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雖然有時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的「雜音」,但「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是誰也阻攔不了的!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新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會隨著世界潮流 ,更上一層樓。「地球村 」也會再合唱一首《明天會更好》。
最後筆者為中新文化交流「蜜月期」撰寫一幅對聯: 上聯:全球藝術無國界,主角配角 生旦凈丑,聲情並茂; 下聯:天下華人是一家,大龍小龍 港澳台新,葉落歸根。 橫批:歌舞昇平。
(本文作者:田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