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味道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時,感覺還蠻好笑的。因為疫情不能回國的1年里,我的胃無時不刻的在呼喚祖國的美食。我和樂樂不止一次地一邊回憶著疫情前在武漢吃的那盆小龍蝦,一邊討論可以回國後第一站要去哪裡找吃的。
雖然哀嚎連天,但是細細品味,來坡縣的這些年,也是有很多美食的回憶。
就像在深圳,我們會吃八大菜系的各種菜系,湘菜川菜粵菜都OK。新加坡是一個中西融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地方,它的美食也是頗具中西風味。
牛油果
新加坡靠近赤道,資源貧瘠卻經貿發達,背靠馬來西亞,所以水果攤上芒果、山竹、榴槤、紅毛丹、還有各種叫不出名的熱帶水果四季不斷。
推薦一個記錄片《水果傳》,非常適合一家老小看,色彩豐富,新奇有趣,後來在圖書館還找到了裡面的水果獵人楊曉洋寫的《水果獵人》。
楊曉洋是個植物學家,也是水果獵人,常年在世界各地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水果,東南亞是他的最愛。記錄片里有一段是他去東南亞找水椰子的情景,年輕人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狀態真好!

悲催的是,樂媽吃熱帶水果會過敏,特別是芒果,現在給樂樂削芒果都要帶手套。
幸運的是,在這裡愛上了一種不是熱帶水果的水果-鱷梨(牛油果)。
在國內就吃過,不過是生的,哇塞!什麼東西?難吃!
如果說在香港很容易找到好吃的日料店,在新加坡就能很容易找到好吃的西餐館。因為島上500多萬人,有200多萬是外國人,包括很多西方人。牛油果是做沙拉的常用材料,樂媽有一次在餐館吃到了熟透的牛油果,味蕾一下子被打開了。
夾麵包
早上的時候,用空氣炸鍋烤一片白麵包,把熟透的牛油果當果醬抹在麵包上,酥脆的麵包加上滑膩的果肉,就是美味的早餐。
加鹽吃
丹丹告訴我紐西蘭人民是直接把牛油果壓成泥,撒點海鹽,味道非常好。我喜歡的P.S 這個餐館就有這個菜式。
不過我實驗了一下,更喜歡切成小塊的效果。還是感謝親告訴我哦。

地址:1110 ECP, Singapore 449880
和三文魚
這家日料店是疫情期間開的,所以大眾點評找不到。附近是NAFA,拉薩爾藝術學院,如果不是一次帶孩子在附近上課,隨便找吃的,很難發現這棟樓里有那麼多好吃的。
第一次去,樂樂要吃烏冬面,店小妹說沒有煮的,只有炒的。
什麼鬼?烏冬不都是煮的嗎?
結果炒烏冬太好吃了,我拿著筷子在旁邊虎視眈眈,樂樂一邊大口吃,一邊護著碗,不讓我偷食。
第二次特意帶朋友去吃炒烏冬。店小妹說換廚師了,沒有炒烏冬,讓我點三文魚配牛油果飯。
啥?就著生的三文魚吃米飯?
結果好吃的超乎想像,稍稍腌過的三文魚肥而不膩,熟透的牛油果散發出植物油脂的清香,兩種肥膩混在一起,相得益彰。
誒!人類的味蕾總是抵擋不住脂肪的誘惑啊!
希望這家店再換廚師,下次再去再有驚喜。

地址:91 Bencoolen St, #01-18, Singapore 189652
印度菜
樂樂說她的印度同學午餐經常就是一張餅,UWC最近號召大家嘗試吃素一個月,我隔壁Aunty說她的印度租客以一大桶蛋白粉為生。除了早上我們經常吃的印度煎餅,我開始以為印度菜就是餅+萬菜皆糊糊,直到這個發現了這個餐廳。原來印度人民也大口吃肉,可以用調羹吃飯的啊。

地址:137 E Coast Rd, 135, Singapore 428820
其它美食 食閣
食閣Foodcenter 是新加坡的一大特點,很多新加坡人家裡都是不怎麼開火的,孩子們都是被食閣養大的。為了防止國人得慢性病,政府對食閣食物的種類有限制,都是少油少鹽少糖,對的,基本上是水煮+醬油,所以每個食閣都是菜飯、板面、白切雞飯、釀豆腐。
即使如此呆板,也擋不住每個食閣都有那麼幾個好吃的小店。找它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飯點,看看哪個攤位排隊人最多(哈哈,新加坡人很喜歡排隊等吃的,這招在食閣好用,在shoppingmall排隊人多可能不是因為食物太好吃,而是其他店人也很多)。
下面這個是偶得的一個牛肉粉店。還有,新加坡的冬炎功海鮮米粉湯一般都做得不錯,經過改良的口味,適合我們國人。

地址:396a E Coast Rd, Singapore 42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