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美術館
兒童雙年展
Children's Biennale 2019

7月的某個工作日中午,帶著小五去Cityhall和朋友約吃飯。
突然飯後下起大雨,打消了去濱海灣花園溜達的計劃。
想起好久沒有去國家美術館打卡了,便沿著地鐵站一路的遮雨棚,推著小五去找藝術薰陶薰陶。
從側門一進美術館便看到一片金色玫瑰池。

誤打誤撞的帶著小五遛了一圈Children's Biennale 2019 兒童雙年展,主題是「擁抱奇妙世界「。
11個藝術互動展品,一個讓孩子們發現自我,探索可能性,培養孩子自信心的藝術平台。
建議大家到了後先領一份活動地圖,跟著地圖踩點。
我們這次中間貫穿了小五喝奶,午覺,算是比較隨性的隨走隨逛的去了幾個地方。

01
1樓10號附近

我們去的第一個點也不知道該對應在哪個點,大概是1樓10號附近。
誤打誤撞進去了一個像是工業版的烏托邦世界。
裡面主色調背景黑和灰,搭配鮮艷的彩色管道,稜角分明的形狀,立體感的衝擊也非常強烈。
其中比較好玩的是圖下的光影色彩裝置(我取的名字)。
有一堆黑色的形狀和高度不一的物體,和圓形透明的彩片。
把它們組合放在透明玻璃上,配合著底下的燈光,便出現了牆面上的藝術效果。
不光是小五覺得神奇,作為「中年人」也表示玩得不亦樂乎。

光與影的藝術效果,小五要是再大一些,我倆估計能在這個光圈裡拍幾組有意思的照片了。

但,目前來看下圖也已經是最配合的效果之一了。

這個黃色的板上,好多好多的吸鐵石片。
像小時候我們玩的七巧板,可以拼不同的形狀。

02
Play by the River
我們去的第二站是Play by the River,有一艘小船,幾隻小黃鴨。
這個時候,飛達已經給小五灌上了奶,推車推著在哄睡了。
而我在這個展廳的時候,剛好被人找著拍照,大人圍坐在小船上,小朋友圍坐在小鴨旁,一家人融入進了藝術品的感覺。


小朋友應該很喜歡明黃色吧,雙年展的宣傳冊是黃色的,小黃鴨是黃色的,很多裝置也是黃色的.

邊上還有一個大螢幕,似乎是可以是選擇圖形和人物,掃描進大螢幕的圖像里。

03
藝術畫廳

一樓繞了一圈,小五一絲睡意都沒有。
便拉著她繼續逛到了小朋友的藝術畫廳。
這兩個廳是常年在的,每次帶娃來美術館都會轉一圈。
小五在這兒學著其他小朋友拿著白紙一個個蓋章過去。
大章是蓋背景樹,雲層的,小章則是蓋一些小動物,鳥啊,馬啊,鹿的,全部按順序蓋一遍,便成森林裡的動物聚會了。


隔壁另一個藝術廳,小朋友們圍坐著在製作自己的手工藝品。
而後面的明黃色電子投影設備又是一個好玩的科技藝術品。
小朋友們可以把不同的圓柱體、三角形椎從黃色電子屏的黑洞傳輸進大螢幕里,然後可以調整物體的方向,變出不同的二維體面。
也不知道小五在玩這些的時候,能否感受到物體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樣的二維面。藝術就該是這樣自己慢慢探索吧。

工作日逛博物館,雖然零散遊客不多,卻遇到了一批一批的學生們組團看雙年展。


休息一刻
畫完畫的小五,放電完畢,再也支撐不住她疲憊的身體。
趕忙把她放上推車,接上了三四樓,避開人群,找了個安靜的角落。
等小五午睡的時候,嘗了朋友送的亞坤國慶版Pocky,兩個口味分別是Kopi O和Kaya,都不錯,更喜歡Kopi O的口感。
吃完意猶未盡,過了幾天特地找去亞坤卻被告知售罄。。。至今一個多月過去了也沒買到補貨。。。


04
「黑啤」咖啡
大約兩個小時後,帶著充滿電的小五先去了三樓的The Other Wall。
明黃色的房子和馬車一樣的輪子,裡面的金色字母,是給孩子們坐著畫畫的凳子。


05
Every World

回到一樓的Every World展廳, 乍一看,像是一個大實驗室。
只見一個個白色的磨砂罩子,去不見裡面的真實內容。想要看看裡面是什麼嗎?
展廳導覽會指引你走進一個個玻璃罩,探索未知。
有花的主題,有蘑菇的主題,還有海洋的主題。


各式的花兒,各式的仙人掌。喜歡的還可以捎一張明信片帶回。

06
The OORT Cloud and The Blue Mountain
移步到The OORT Cloud and The Blue Mountain的展廳,這是我覺得最有趣、最Cool的展廳之一。

燈光、聲音、動力,都是在你的觸摸和所在的位置所決定。
比如,不停觸摸最左邊的藍色圓球,我們作為電源,它上方的路線感應到就會發光或者運作起來。

07
Stardust: Soaring Through the Sky’s Embr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