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新加坡登革熱即將進入高峰期
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隨之而來的夏季疾病也多了起來!
這不,每年季節性的傳染病登革熱如期而至
4月7日,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發布公告表示:
新加坡今年一季度登革熱病例數量已超過2000例
大大高於去年同期的約600例!
這意味著新加坡也即將進入登革熱高峰期!

雖說是季節性常見病
但也不容小覷!!!
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家長,更應該重視起來
據當地媒體8日援引新加坡環境和水資源部部長馬善高的話報道:
今年一季度的登革熱病例中已有3人死亡
所以,一定要警而惕之!

登革熱潛伏期3~14日,平均為4至7日左右。臨床上將登革熱分為典型、輕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熱
(1)發熱。起病大多突然,體溫迅速達39℃以上,一般持續2~7日,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呈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病時伴有頭痛、背痛和肌肉關節疼痛,眼眶痛,眼球後痛等全身症狀。可有感覺過敏、噁心、嘔吐、腹痛、食慾差、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狀。顏面和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發熱期可出現相對緩脈。
(2)皮疹。於發病後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幹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和四肢,部分患者見於面部,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稍有刺癢,也有在發熱最後1日或在熱退後,於腳、腿背後、踝部、手腕背面、腋窩等處出現細小淤斑,1~3日內消退,短暫遺留棕色斑,一般與體溫同時消退。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約半數病例可出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膚淤點、胃腸道出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伴輕觸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見。個別病例有黃疸。病後患者常感虛弱無力,完全恢復常需數周。
2.輕型登革熱
症狀體徵較典型登革熱輕,發熱及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不出診,沒有出血傾向,淺表淋巴結常腫大,其臨床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視,1~4天痊癒。
3.重型登革熱
患者早期表現與典型登革熱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頸強直等腦膜炎表現。有些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發展迅速,多因中樞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時內死亡。
(

而且,到6月份開始,登革熱才真正進入最泛濫期
我們一定要警惕起來
防患於未然
做好措施,儘量減少發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