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很多家長不知不覺中都會把電子產品當成「哄娃神器」。
這樣做的後果是,家長輕鬆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呢?

竹腳婦幼醫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發現:一歲半以內的孩子接觸螢幕,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以及睡眠。
這項研究在2015到2017期間進行,研究人員對367名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這些家長都育有2歲到5歲的孩子,且這些孩子們都患有神經發育障礙。
調查結果發現,約94%的孩子每天接觸螢幕的時間有四個小時。
而在此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一條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螢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螢幕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
而這項調查結果中的四個小時時長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一個小時。
在這些受訪的孩子中,有超過一半的孩子們在一歲半或更早之前就開始接觸螢幕,結果有六到七成的孩子出現了睡眠、行為和情緒問題。
竹腳婦幼醫院兒童發育部資深顧問醫生王翠媚說:
「儘管研究的對象是有神經發育障礙的兒童,但這項研究仍適用於沒有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全球已有研究顯示,接觸螢幕同孩童的睡眠和行為問題有關。
幼兒接觸螢幕的時間長,同家長長時間接觸螢幕有關。另外,家長沒有制定家規,限制孩子使用螢幕時間,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因此,不要再讓你的孩子繼續使用電子產品了!這對孩子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如今,是電子產品完全普及的年代,別說孩子,就連家長們都難以抵擋電子產品的誘惑,因此,讓孩子們完全不使用這些產品也是不太現實的。
與其防賊一樣防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度過「危險期」。
1-12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
孩子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因此過早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也會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危害。
其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12-18歲:適當干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網絡里的內容包羅萬象,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家長們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同時也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在獲得孩子足夠的信任後,要和孩子協商制定使用規則。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在一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表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組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
之後,研究人員讓兩組孩子們分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聽故事的孩子們畫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而且孩子們會根據想像,給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裝束和表情。而看動畫片的孩子們畫出的白雪公主完全一樣。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研究人員再次讓這兩組孩子畫白雪公主。故事組的孩子們再次加入自己的想像,畫出了和上次不同形象的白雪公主。而動畫組的孩子們畫出的白雪公主仍然和上次是一樣的。
這是因為,動畫片中的白雪公主形象是固定的,因此孩子們的想像力也就被跟著固定了。而故事組的孩子們完全是靠想像在畫,因此他們能夠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一次又一次豐富著白雪公主的人物形象。
因此,使用電子產品會束縛孩子的想像力。家長們想要讓孩子持續保持想像力和創造力,就要少讓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

預防孩子近視
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久了,難免會患上近視。
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還沒能完全治癒近視,因此幫助孩子預防近視就顯得極為重要。
有一部分人做了近視手術之後,裸眼的確恢復了視力,可是這並不代表近視問題就永久解決了。如果不注意用眼,還是很可能再次近視的。
1
「20-20-20」準則
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遠眺20米外,持續20秒。
這樣可以舒緩長時間單一姿勢引起的頸部疼痛、頭痛、肌肉痛,眨眼20次,淚腺受到壓力流出淚水,緩解乾眼,望遠有助於放鬆眼睛,緩解視疲勞。
2
定期帶孩子視檢
建議在孩子每年寒暑假的時候帶孩子驗光,建立檔案定期監測,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近視隱患,從而早發現,早治療。
3
足夠的戶外活動
除此以外,足夠的室外活動也是重中之重,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娛樂的心理,利於增進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遠離電子產品帶來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