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新加坡美術總會、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主辦,新加坡丹紅藝術中心承辦,新加坡當代藝術研究會、中友國際藝術交流院協辦的「三國言藝——方楚雄、林子平、鍾正川水墨畫作品交流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成功開幕。
新加坡前國會議員成漢通、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文化參贊闕小華、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肖江華、新加坡美術總會會長梁振康、新加坡當代藝術研究會會長蔡志禮博士、中友國際藝術交流院秘書長王合善、新加坡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新加坡丹紅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丹紅,以及來自中、新、馬三國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約200人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剪彩儀式

出席嘉賓合影留念
肖江華主任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人文交流是國與國關係發展的源頭活水。中國文化中心自2015年11月開始運營以來,為促進中新兩國人民的民心相通,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思想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這次畫展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國大師級畫家首次聯袂舉辦的一次藝術盛典,展覽通過畫作展示、與著名畫家面對面對話,培養公眾對華人水墨畫的關注,激發青少年對華人傳統文化的興趣,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梁振康會長在致辭中不僅對新加坡與中國、馬來西亞的藝術交流史娓娓道來,同時也表示新加坡美術總會的目標是「開闊胸懷,放眼四海」,去尋找具有國際水平的藝術大家,大力推動新加坡開展國際化的藝術交流,尤其是與中國及東南亞各國的合作交流。
闕小華參贊在致辭中指出,水墨畫源於中國,與早期的文人畫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關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源遠流長,參加本次畫展的三位著名畫家均在水墨畫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並在各自國家具有相當的藝術影響力,觀眾可以藉由畫展了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繪畫藝術。同時,本次畫展對於促進中、新、馬三國的人文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成漢通議員則圍繞「三國言藝「的畫展主題發表了精彩風趣的演講,他指出當從《聯合早報》上首次獲悉本次畫展的內容介紹時,就很期待能夠親臨畫展,觀賞由三位畫家隔空創作的傑出畫作。成漢通在致辭中也引用了中國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開篇名句,對這次畫展主題進行另一層面的解讀。他指出,三位畫家從事水墨畫多年,首次會聚新加坡,是不同藝術風格間的「分久必合」;而此次畫展呈現出的跨國界合作模式,展現出了「合久必分」,即藝術風格相融之後還可以再分支出去,演變成跨藝術領域的多元展出。
本次畫展彙集了三位畫家近60幅畫作,其中的《三國言藝》大型水墨書畫作品由三位畫家共同創作完成。這幅作品的誕生別具意義——由策展人丹紅攜著畫紙,飄洋過海,分別踏上新、馬、中三國的土地,一張宣紙就此凝聚了三位畫家的筆墨。畫作由新加坡國寶級藝術家林子平開筆,完成《三國言藝》的書法部分;隨後由馬來西亞著名畫家鍾正川完成石頭黃花和三隻鷺鷥,落款「三人行」,寓意著三位畫家聯合展覽;最後畫作來到中國,由中國嶺南畫派代表性畫家方楚雄畫荷落款,完成整幅作品。雖然三位畫家的藝術風格各有千秋,但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畫面卻和諧統一,完美詮釋了不同藝術風格、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相通共存,以及當代中國水墨藝術的包容性與生命力。
開幕剪彩儀式後, 三位畫家在蔡志禮博士的主持下進行了一場精彩會談,會談中畫家們不僅分享了各自的從畫經歷,也紛紛發表了對於此次合作的心得體會。畫展通過結合作品展示與座談交流的形式,成功讓到場公眾進一步了解了當代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風貌,以及當代水墨畫家之間的筆墨交流。
「三國言藝——方楚雄、林子平、鍾正川水墨畫作品交流展」在中國文化中心二層展廳展出,展期至2019年5月12日,展覽向公眾免費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