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天天上演「塞車」戲碼的柔佛長堤,原來已經塞了近大半世紀!因為當年長堤不長,從柔佛巴魯往返新加坡僅1公里,步行約15分鐘便抵達彼岸,大多數的越堤族都是「走路」過關卡,一群一群的越堤人中,有不少是妙齡美女,成為長堤上最美的一道風景。

Share this story:
70年代柔佛長堤塞車的情景,引起許多越堤族共鳴,紛紛回憶過去幾十年來的越堤的日子。

從這些黑白老照片可見,當時長堤沒有如今的寬敞,而且還設有行人走道,古董車、巴士和舊式羅厘塞在長堤上,工人還可爬上羅厘上吹吹風、拍拍照,更有的站在羅厘車門處看美女。

因為當年長堤不長,從柔佛巴魯往返新加坡僅1公里,步行約15分鐘便抵達彼岸,大多數的越堤族都是「走路」過關卡,一群一群的越堤人中,有不少是妙齡美女,成為長堤上最美的一道風景。

眼尖的線民更意外發現,怎麼當年的長堤沒有摩哆車龍,並指照片中的古董車和舊式羅厘如今已經很少見了。
有的線民說,70年代,馬新分家不久,馬幣兌新元是一對一,當年越堤到新加坡打工的沒有現在多,大多數是去新加坡度假和購物,羅厘則運輸貨物,所以摩哆並不多。

一直到後期,兩國錢幣兌換率差距越來越大,才有越來越多人到新加坡打工,八九十年代,到新國打工大馬人被稱為』番客工」,如今則出了新名詞叫「馬勞」。
到了2008年12月1日,蘇丹依幹達大廈啟用,取代了舊的移民、關稅和檢疫大廈,從柔佛巴魯往返新加坡的距離變長了,若要走路步行越堤新加坡,估計3公里,而且沒有了行人道,執法單位也不允許步行越堤,有網友更幽默地說:「我做晚班過長堤當散步,那時還很苗條才48Kg,現在沒得走長堤58Kg了。」
更有許多網友稱,好懷念當時塞車走路過長提的日子。
也有線民說,當年一戶家庭一輛車,過關卡再堵塞,也不至於塞上四五小時,如今一家庭有好幾輛代步工具,加上在1新元兌3令吉的誘惑下,無論是越堤打工或來柔佛巴魯消費人潮都多,以致70年的塞車在現在看來,是小巫見大巫。
只是長堤一塞就是近
大半世紀,而且是越來越塞,人民都希望馬新兩國好好檢討,勿讓這長堤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