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東巴西組屋單位在兩年前發現白骨後,清潔工人清理單位外的走廊。(聯合晚報)
作者 侯佩瑜
媒體日前報道,一名31歲女子花了60萬買下組屋單位,花了數萬元裝修,入住三周後才驚悉前屋主在該單位過世了九年化為白骨,兩年前才被發現。
新屋主受訪時坦言,買房時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自始至終沒見過賣家,一切透過雙方房屋經紀接洽。
她並沒有針對此事投訴房屋經紀,但希望通過媒體提醒大家買屋前要做好功課。她認為,房地產經紀在買賣房子時也應事先告知買家實情。

《新明日報》1月3日的報道。
2020年7月,國家環境局稽查員在檢查骨痛熱症黑區時,因多次聯絡不上波東巴西3道第139座組屋單位的屋主何國光,於是找開鎖匠開門入屋,才赫然發現他早已化為白骨。
該單位里的日曆一直停留在2011年6月。親戚與屋主也在2011年突然失聯,因此有理由相信屋主九年前就已經死在單位里。
一些人並不忌諱房子死過人,畢竟「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但一些人則較畏懼會觸霉運。那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買到或租下曾死過人的組屋單位呢?
1、上網查看相關媒體報道
像白骨屋這種大案,使用谷歌搜索單位地址,相關的英文媒體報道就會立馬出現。

而且,白骨屋一案當時相當轟動,震驚鄰里,一度成了街談巷論的話題。
光是華文媒體,當時就有11篇關於白骨屋的報道。

《聯合晚報》2020年7月3日第一次報道關於白骨屋的新聞。
親戚計劃賣出白骨屋前,並沒有故意隱瞞單位所發生過的事情,還曾主動聯絡《聯合晚報》把單位的「歷史」報道出來,讓買家在知情下作出選擇。

2021年12月20日,刊登在《聯合晚報》的報道。
買家上網隨便一搜都能找出這些資料。
所以說,多留意新聞,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2、向左鄰右舍打聽
買房子不是買菜,需花費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買下就要住上很多年,所以別害羞,大膽向鄰居打聽吧。
就算單位沒死過人,可能也能探聽到該單位是否遭大耳窿騷擾?屋主是否破產?是否因風水問題常常換屋主?屋主為何要賣屋?有沒有惡鄰等?這些都是你或許想知道,也應該知道的內幕。
同層的一些鄰居若和售屋的屋主有交情,也許不會透露太多信息,因此建議向不同層鄰居詢問,多問幾家總錯不了。
買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大門和走廊牆壁是否有新油漆,地上是否有殘留點點滴滴的漆料,屋前有沒有裝閉路電視,這些都是「阿窿屋」的蛛絲馬跡。
3、向房屋經紀問出關鍵問題
受訪經紀坦言,如果房屋經紀代表賣方,就有責任保護賣方的利益,因此即使知情,也不會主動告訴買方。畢竟,實話實說會讓絕大部分買家掉頭就走。
有經紀就指出,根據買者自慎(𝒄𝒂𝒗𝒆𝒂𝒕 𝒆𝒎𝒑𝒕𝒐𝒓)的原則,買方有責任在買貨前查核貨物的狀況,一旦交易完成,買方就必須承擔貨品的內在缺憾(除非另有訂製合約條款)。所以買二手房之前,務必先列下想向經紀詢問的問題。
Altitude Real Estate主要執行員林金財告訴《新明日報》,不同買家對房屋的需求不同,有些較為迷信的買家可能會介意屋子曾死過人,有些則不介意。
雖然房屋經紀沒有義務通知買家,但買家買房前,可以詢問三個關鍵問題,例如:是否有人在屋內離世?前住客是否有欠大耳窿錢?該單位有沒有違例改建?
林金財指,一旦買家詢問相關問題,房屋經紀就有義務如實相告。若發現對方撒謊,買家可採取行動,例如取消交易,房屋經紀也將面對紀律處分。
據房地產代理理事會的《專業服務指導守則》,在推銷某個房產前,經紀必須向賣方取得相關房宅的所有重要信息,並在買家或買方經紀的要求下透露這些信息。例如,該單位是否遭大耳窿騷擾?屋主是否破產?屋內是否發生過非自然死亡事件?
違反指導守則的房地產代理公司和經紀,可能面對最高7萬5000新元罰款、被吊銷執照或被除名。
通常發生過「命案」的房子,屋主都不介意以低於市價出售。所以即使你不忌諱,知道這些歷史也有好處,至少可以打個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