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城市」新加坡,如何將綠色發展融入血脈中?

置身於新加坡,很容易被綠色所包圍。無論是隨處可見的大片綠地和公園、街邊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是建築物屋頂和中層露台上的「空中花園」,都讓人幾乎忘記這裡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其實,新加坡的「綠色」不僅停留在外表,也已融入血脈之中。為了在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新加坡是如何推動全國可持續發展,打造更綠色的「花園城市」的?近日,隨同中國記者訪問團,記者前往新加坡一探究竟。
綠色建築如何做到凈零排放?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生機勃勃的「綠色」無處不在,但進入新加坡星展銀行位於紐頓地區的辦公樓,則更能體會到建築內部的「綠色」。

凈零排放的新加坡星展銀行辦公樓,圖片來源:星展銀行
這棟四層樓高、有著30年歷史的建築原本每年的耗電量將近84.5萬千瓦時。經過翻新後,大樓耗電量已降低70%。為了滿足建築其餘的能源需求,屋頂上也最大限度地安裝了雙面太陽能板,供應建築所需電力,以期實現凈零排放。
一座容納400名員工的大樓,要如何做到凈零排放?跟隨星展銀行可持續性、企業房地產策略與管理部主管普萊斯考特·蓋洛德(Prescott Gaylord),記者看到了無處不在的綠色節能理念。
首先是儘量減少能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築自身產生可再生能源的能力。為此,樓內將10%的空間改造成無需空調的自然通風房間,安裝了更節能的空氣冷卻系統,並在會議室使用感應式的空調和照明系統。
其次,則是儘量利用大自然中的能源和材料,比如利用環境溫度加熱飲水機熱水,利用樓頂的太陽能板發電等。辦公樓獨特的「竹牆」設計也不僅僅是為了美觀,還能幫助通風和降溫,效果比化學塗層更佳。外牆上種植的植物,也能為本地一些瀕危的蝴蝶和鳥類提供庇護。
這棟凈零排放大樓的改造工程於2021年啟動,部分改造費用由隸屬於新加坡國家發展部的新加坡建設局提供,以支持綠色建築創新。
「在新加坡,20%的碳排放來自建築,因此讓建築更加綠色,將為達成零碳排放作出更大貢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李智陞說。

新加坡綠意盎然的建築,圖片拍攝:裘雯涵
據悉,為了減少來自建築的碳排放,新加坡建設局推出了「綠色建築總藍圖」,定下了「在2030年前讓新加坡(按建築面積計算)至少80%的建築都是綠色建築」這一目標。藍圖鼓勵政府部門、企業、開發商和民眾各司其職。一些企業就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新加坡星展銀行在接受政府的獎勵機制後,甚至還超額完成了減排目標。
新加坡如何處理垃圾?
乘船離開綠意盎然的新加坡本島,往南約八公里外的實馬高島同樣生機勃勃。雖然實馬高島是垃圾填埋場,但和想像中的髒亂不同,島上不僅聞不到臭味,還生長著茂盛的紅樹林,海鳥和魚類也在此繁衍生息。
隨著人口增長,如何妥善處理生活垃圾也是新加坡面臨的一大難題。1995年,新加坡開始建設實馬高島垃圾填埋場,面積共350公頃。每天,運來的垃圾填埋物將會傾倒入預先做好封閉的水域中。在島周圍修建的堤壩內則鋪有防滲透膜和海相黏土,防止有害物質滲透進海中。

新加坡實馬高島垃圾填埋場,圖片拍攝:裘雯涵
基於新加坡垃圾處理中「減少、回收、再利用」的原則,來到實馬高島的垃圾只占所有垃圾的10%左右。
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介紹,2022年新加坡每天大約產生約2萬噸垃圾,其中約41%被送到垃圾焚燒廠焚燒。焚燒過程中不僅固體垃圾體積減小,熱能還能發電。最後,只有焚燒產生的灰燼和其他不可焚燒垃圾才會被送至實馬高島上進行填埋。整體而言,新加坡每天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7%。
不過,按照目前速度,實馬高島預計仍將在2035年填滿。如何延緩這一期限?新加坡政府正努力激發民眾和企業的積極性,從源頭減少垃圾。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部長傅海燕告訴記者,政府制定綠色政策方針並發揮帶頭作用後,還需民眾與企業的配合,「沒有民眾參與,就不可能達到目標」。
拿垃圾分類來舉例,為了達成在2026年和2030年將垃圾填埋量減少20%和30%的目標,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正採取購物袋收費等限塑令措施,另一方面也通過宣傳可持續理念,鼓勵國民改變生活習慣,做減少浪費的綠色公民。新加坡政府還敦促製造商也負起垃圾回收的責任,目前已要求電器企業負責電子垃圾的回收,將來還將要求飲料罐企業也跟進。
中新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無論是倡導可持續性生活,還是提升能源效率並採納綠色能源方案,都是《新加坡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中所強調的重點。
該藍圖由新加坡國家發展部、永續發展與環境部、貿易工業部、交通部和教育部五個部門制定,主要包括建設大自然里的城市、打造具有韌性的未來、能源重置、綠色經濟和可持續性生活五大支柱。
從政府出台各項政策,傳達明確信號,為各行各業設下確切計劃與目標,再到推動公眾、企業合作以達成目標,新加坡一系列層層配套、根據發展靈活變動的計劃正推動全國性的可持續發展運動,為新加坡人創造綠色、宜居的家園,發展綠色經濟,乃至提升國家競爭力。
眼下,不只是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國際合作對於全球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至關重要。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就已在共同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近年來,兩國正推動在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雙方還通過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多項政府間合作試點項目,打造具有能源效率以及氣候韌性的城市,這也有助於中國實現「雙碳」目標。
李智陞還指出,新加坡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未來,在綠色「一帶一路」方面將出現更多契機與機遇。中新兩國的合作項目具有可複製性和可推廣性,也將為「一帶一路」帶來更多綠色解決方案。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裘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