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在新加坡設立負責東南亞和印度業務的聯想集團部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打電話給拜登,貴人協助王石的萬科集團在新加坡的投資成最大贏家,
2005年,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在新加坡設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除了用來開展東南亞和印度業務外,還負責聯想集團的國際銷售支援業務、個人電腦產品供應管理以及環球債券業務等,
聯想集團財務長馬雪征說:「聯想相中新加坡的原因在於其位處於中心位置,並擁有世界級的物流基礎設施,優異的國際金融網和專業人才。」
除了聯想集團相中新加坡這塊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位置之外,2019年時,王健林的萬達集團旗下的地產公司以房地產投資信託形式在新加坡上市,資產估值超過10億美元,
還有就是,柳傳志昔日的得力助手、融創集團創始人孫宏斌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共同出資70億元創立「GIC」房地產投資平台,融創集團持股51%是大股東,
其實呢,王石的萬科集團在新加坡的投資盈利算是最大的,自從萬科與黑石集團成戰略合作夥伴之後,萬科的盈利就節節高升,
比如,2013年,萬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以6.78億元收購吉寶置業在新加坡一個公寓項目30%的股份,
2017年萬科以8122萬新元與新加坡悅榕集團設立合資公司,整合悅榕集團旗下擁有的品牌酒店和房地產資產;
同年,萬科與厚朴投資、中銀集團、高瓴資本共同出資116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普洛斯公司,萬科集團占股21.4%成為大股東,「普洛斯」是全球領先的現代物流設施和工業基礎設施提供商,
王石在萬科股東大會上曾說過:「我離開之後,萬科仍然能夠健康的發展。我要特別的感恩這個時代,感謝萬科的團隊,感謝我們的業主、合作夥伴、各個股東,尤其是黑石集團。」
綜上所述,在新加坡的投資,萬科成為最大贏家,離不開黑石集團的「出謀劃策」,
而新加坡和美國又有「千絲萬縷」的友好關係,拜登當選總統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致電拜登說:「新加坡一直是美國的長期戰略、和經濟夥伴。
在推進兩國共同利益、應對共同挑戰的過程中,新加坡可繼續成為美國的可靠朋友和夥伴。」然而黑石集團是美國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另類投資公司,可見其中的「互利」關係。
事實上,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是一個有高瞻遠矚、未雨綢繆的成功企業家,經歷了很多坎坷挫折,
2020年,萬科總裁郁亮以直播方式問蘇世民:「為何在那麼多中國企業中,黑石會選擇和萬科合作?你的創業經歷很坎坷是嗎?」
蘇世民說:「選擇和萬科合作,首先是王石先生是一個具有擔當卻淡泊利益,只要名聲的企業家,這和我很像,黑石集團擁有5700億美元的資產,我個人也不缺錢,我要做的是樹立一個企業家的良好名聲,
其次,萬科是中國很有名氣的企業,和萬科合作就更了解中國的投資,而且實現雙贏。現在黑石集團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在中國物流地產設施上,
是的,我的創業經歷十分坎坷,我失業之後就和原來公司的老闆共同創立黑石,當時整個公司只有我和他2個人,由於公司規模太小,想招聘業務員都沒人信任我們,
於是我就當業務員,每天出去尋找客戶談業務,可是一年時間就被400多個客戶拒絕,理由是他們不相信一個開公司的老闆會出來跑業務,老闆應該是坐在辦公室里喝茶的,
後來我想可能是每天風吹日曬,皮膚黝黑,被認為是工地上班的工人,他們就不相信我。我想買部車,這樣就不會風吹日曬,也包裝自己,可是又沒錢,
我5次要放棄,而比我大20歲的合伙人就把他之前創立公司的失敗到成功最後又失敗的經歷細節告訴我,還說我才30多歲就經受不起被別人拒絕,耶魯大學的學歷又有什麼用,
放棄的話就註定為別人打工,領個可憐的工資,他說到我的痛處,於是堅持下來,雖然之後也遭遇到許多挫折坎坷,
事實證明,堅持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已經不缺錢,但是我已73歲,沒有足夠的精力管理公司,只好把自己30多年的創業投資經歷寫成書,
目的是讓黑石員工將自身經驗和我的經驗相互結合,實現「自我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這也是黑石新的企業文化,
書中我沒隱瞞任何失敗,因為隱瞞失敗會誤導創業者、管理者對投資風險的判斷,而且我的兒子也自己創業,我的經歷對他來說是最好的財富,言傳身教,
書中還分享了正確的社交才更有機會受到貴人賞識,以及老闆如何招聘有潛力的業務員的方式,
這也是那些經濟窘迫又渴望擺脫困境的人很有必要了解我的經歷的原因,因為我38歲剛創業時也很窮又沒經驗,沒有切合實際的人生規劃,虛榮心卻很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書中我也詳細分析了如何把上一筆投資虧損的錢,在下一筆投資中賺回來的成功經驗。」
#遇見好書# 如果那些急需改變自己在工作職場、創業過程中遭受到困境,感到焦慮又不知怎樣正確有效的解決的朋友,可點擊圖片下方商品卡[看一看]處購買正版書籍《蘇世明:我的經驗與教訓》中文字幕,紙字精美、乾貨滿滿,可靈活運用,68元,只要兩杯奶茶的錢。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