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柏強:給王瑞傑「請辭」點一個大大的贊

2021年04月26日   •   3萬次閱讀

王瑞傑是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2018年他被第四代部長們推舉為領軍人物,也就是 「候任總理」。如果不出意外,王瑞傑接替李顯龍出任新加坡總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4月8日,王瑞傑去函李顯龍總理「請辭」,表示不再擔任第四代領導集體的領軍人物。

王瑞傑1962年出生,祖籍廣東潮州,他是劍橋大學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曾經擔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書、新加坡駐WTO代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新加坡教育部長、財政部長等職;目前是新加坡內閣唯一的副總理,同時兼任財政部長和經濟政策統籌部長。

筆者認為,王瑞傑突然「請辭」,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四個原因。內因:一是王瑞傑個人年齡原因;二是王瑞傑身體健康原因。外因:一是疫情的變化莫測;二是世界形勢的複雜多變。

年齡原因「跑道太短」

王瑞傑自己宣布,基於年齡考量,決定不再擔任第四代領導團隊的領袖。新加坡歷任總理基本都是50歲左右接班;除了建國總理李光耀,擔任總理時是37歲,吳作棟是48歲,李顯龍是52歲。而王瑞傑今年已經60歲。如果在疫情之後,那可能是在65歲左右擔任總理,確實晚了一些,沒幾年就會再次面臨挑選接班人的問題,這對一個國家領導層的穩定不是好事。

王瑞傑自己表示,他請辭是因為他快60歲了,而新冠危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待危機結束時,他將接近65歲,到時接任總理「跑道太短」。他說,「領導人不僅要負責在疫後重建新加坡,更需要領導新加坡邁入下一個建國階段」。

身體原因 曾經中風

在身體方面,王瑞傑曾在2016年中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雖然他表示現在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但是未來會不會復發,始終讓人有些擔心。

2016年5月12日,王瑞傑在內閣會議期間昏倒,後證實為大腦動脈瘤引發急性中風,因此需要接受開腦手術。王瑞傑在宣布請辭時提到自己2016年中風的事。他說,「這個最高職位對就任者的要求是非比尋常的。在疫後的世界這些要求會更高,雖然我現在身體健康,但讓更年輕的內閣成員來應付未來的巨大挑戰,將更符合國家利益。」

疫情變化莫測

疫情打亂了交接班的時間表。在和平或正常時期,對國家領導的交替可以正常化,但是在疫情期間,國家最高領導層的變動屬於大忌。

李顯龍曾多次表示,新加坡不應該有超過70歲的總理,眼下他已經69歲,所以在一兩年之內,應該會完成交班事宜。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王瑞傑很可能在去年大選後就順利接班,當時他還不到60歲。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一向被認為是「精英治國」,所以對領導的要求特別嚴格,容不得半點失誤,對一些大國來說,船大可以抗風浪,有一些失誤或許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小國,稍有閃失便會有滅頂之災。面對史無前例、突如其來的疫情,新加坡得益於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累積確診病例6萬多人,但死亡病例僅30人左右,創全球死亡率最低記錄。

但是,至今疫情的發展趨勢還不明朗,在疫情期間又不宜進行新老交替,所以王瑞傑何時接班,受疫情影響,時間上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世界形勢複雜多變

新冠疫情導致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發生巨變。而且中美博弈在加劇,此外還有台海問題、南海問題、以及東協內部如緬甸發生的政變,加上拜登上台後力圖打造「反華聯盟」,新加坡隨時有被要求「選邊站」的可能。對此,新加坡的領導人可以說是亞力山大。

新加坡要如何應對國際局勢、如何站位?這是每一屆新加坡領導都會面臨的大問題。新加坡的外交嚴格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絕不干涉他國的內政,但世界上干涉他國內政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你不干涉他國,但不能保證別人不來干涉你!

例如在李光耀執政期間,中國總理周恩來就簽訂《世界防核擴散條約》徵求新加坡意見,新加坡表示贊成簽訂《世界防核擴散條約》。此事卻受到馬來西亞首相的指責,批評新加坡是背著馬來西亞與馬國的敵人私下交往。當時新馬與中國還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新加坡在外交上是「三不講」:即不講政治制度、不講意識形態、不講世界觀。但是你不講,別人不見得也不講。雖然新加坡多次重申「不選邊站」,但是有時候身不由己,還是會「被選邊站」的。

太平洋太寬,中美握手難;台海分離太長,消除積怨難;南海涉及面太多,避免糾紛難。而當今世界,「靠拳頭說話」的現象還沒有根本改變,意識形態的鬥爭還在繼續……面對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小國最怕的就是被人「小看」,被大國欺負。

可以說,王瑞傑自己說的年齡原因、健康因素,都不是主要原因,美國競選總統的都是70多歲的老人,他們年齡不大嗎?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90多歲還梅開二度,再當總理,他有說自己年齡大嗎?王瑞傑比他們小多了,怎麼就說自己年齡大了呢?

也有人認為,王瑞傑「請辭」的原因是去年大選,他的得票率不是很高。王瑞傑團隊在所在選區只獲得53%的得票率,以接班人的身份只取得這樣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王瑞傑的威信。

但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有些勉強,因為影響大選得票率的因素很多,往往一些「老好人」得票率高於一些「能人」。新加坡也曾經出現過,人民行動黨的得力幹將楊榮文,反而落選的現象。

人貴有自知之明。王瑞傑宣布請辭時明確表示,他沒有當總理的雄心。這個說法應該不是虛言,他一直給人一種非常儒雅謙和的感覺。有網友說,王瑞傑的退出,是他清醒後的抉擇。

王瑞傑的經歷有點類似於馬英九,都曾經是領導人的秘書,王瑞傑曾經是李光耀的秘書;馬英九是蔣經國的秘書。兩人都非常儒雅謙和,都屬於高級人才,但未必是「帥才」。是不是「領軍人物」,難免會有很多議論。

李顯龍曾經被問到幾個領跑者誰會是下任總理時,他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他們都是優秀部長」。筆者認為,王瑞傑「請辭」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對新加坡領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瑞傑感到力不從心,加之年齡確實偏大,所以提出「請辭」。

當然,像李光耀那樣的傑出「帥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時代的產物,時勢造英雄。在和平時期,沒有大風大浪的磨練,難有傑出的領袖人才。新加坡與很多國家一樣,面臨的難題就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紅樓夢》中有句話: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在中國的歷史上,多少人為爭皇位而自相殘殺命喪黃泉,可王瑞傑卻主動讓位,「讓更年輕的內閣成員來應付未來的巨大挑戰,將更符合國家利益。」

把自己的位子和權力視為小事,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視為大事,王瑞傑此舉正如李顯龍在回函王瑞傑所說的那樣:「充分地體現了公共服務的精神,以及推動你向前的責任感。」

所以對王瑞傑的「請辭」,筆者要給他點一個大大的贊!

附:王瑞傑致函李顯龍以及李顯龍回函的摘要

王瑞傑致函李顯龍總理:

「下一任總理應該有一條足夠長的跑道,以便了解領導國家的困難、制定並推行國家長期戰略,以及贏得新加坡人的信心和支持,合力建設共同的未來。歷屆行動黨政府的這項長期準備,以及人民給予的支持,是新加坡成功的關鍵。」

王瑞傑在信中表示,自己今年已經60歲,而新冠疫情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相信當疫情結束後,他已經60多歲。在考慮到新加坡前三任總理當時就任的年齡,他認為自己的年齡並不合適接任。

「我2016年中風時,您和內閣同僚都慨然給予我支持。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以及家人、朋友和新加坡人的關懷與鼓勵下,我才得以完全康復。但我曾與您、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以及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共事,

知道這個最高職位對就任者的要求是非比尋常的。后冠病世界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些要求將更加嚴格。雖然我現在身體健康,但讓更年輕的內閣成員來應對未來的巨大挑戰,將更符合國家利益。」

王瑞傑最後感謝新加坡人的支持。「我將盡我所能繼續支持您、內閣同事和黨,使我們能夠繼續改善新加坡人的生活,並在冠病後更加強大。」

李顯龍總理回函王瑞傑:

「你在擔任財政部長,尤其過去一年在應對冠病危機中帶來的艱難挑戰期間,作出卓越的貢獻。你在短短12個月內前所未有地發表五次財政預算案聲明,以支持新加坡人和他們的家庭,

幫助企業生存,及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在擔任財長的五年里,你創下紀錄,一共發表10次預算案聲明。」

李顯龍表示:「在你加入財政部之前,你在教育部度過了五個豐碩的年頭。在那裡,你以包容且卓越的遠見看待每一所學校,啟發了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內閣接受了你的提議,把可享有政府津貼的大學同級生增至40%。

這為我們設立新加坡理工大學,以及新躍社科大學這兩所新的大學鋪平道路。你也大膽地擴大了對成功的定義,為技能創前程計劃奠定基礎。因為深信年輕人須擁有全面發展,所以你重視培養他們的品格與價值觀。

正因如此,我們的教育體制不單讓他們為尋找好工作做準備,也培育他們成為正直且具有公德心的公民。」

李顯龍最後感謝王瑞傑無私地選擇讓位。「你現在的行為與2011年我邀你參選時一樣,充分地體現了公共服務的精神,以及推動你向前的責任感。」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的中國退休記者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