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unsplash
1. 新加坡吸引富豪的熱度還在持續。市場上關於數百億資金待批湧入新加坡的傳聞,也得到了證實。
10月8日,《聯合早報》報道稱,儘管申請積壓、等待批準時間長,新加坡仍然是許多家族理財室(Family Office,即家辦)的首選目的地。根據市場人士估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待批的家族理財室申請多達600家。如果全部獲批,引進當地的資金可能會達120億元至300億元。
立傑律師事務所(Rajah & Tann LLP)稅務與信託主管兼私人財富聯席主管維克納拉惹(Vikna Rajah)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透露,目前待批的家辦申請多達600份。
這些家辦的申請中,不少來自於中國。從2021年秋天開始,就陸續有當地媒體報道稱,大量家辦及諮詢公司負責人表示,來自中國的家辦詢問激增了數倍,銀行也紛紛擴大財富管理部門,甚至互相挖牆腳,紛紛搶食中國財富蛋糕。
其中,專為家辦提供法律、稅務和資產管理等諮詢服務的曙光至尊家族服務集團(SG Royal Group)創辦人徐欽實透露,2021年下半年公司的家辦業務活動增加近三倍,越來越多的大中華地區富商找他探討設立家辦的前景。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也有不少來自台灣和香港。
不用說早早就在新加坡占好位的香港首富李嘉誠以及換籍榮登新加坡首富的海底撈董事局主席張勇夫婦,今年早些時候「支付寶女王」彭蕾和「淘寶之父」孫彤宇帶著巨額財富移民新加坡一事,也被炒得火熱。
但這種熱度顯然不是這些富豪希望看到的。
事實上,抓緊加入新加坡家辦隊列中的富豪們,正在變得越來越低調和謹慎,甚至想辦法銷聲匿跡。所以也很難確切知道,擁擠的隊伍中,到底有多少是來自中國的需求。

2. 除了中國的富豪,印度、美國等其他多國的富豪們也同樣看好新加坡。
根據彭博社10月7日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的報道,印度電信巨頭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董事長安巴尼也準備在新加坡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目前,這位億萬富豪已經委派一名經理為即將開張的家辦僱傭員工,計劃在一年內投入運作。彭博財富指數顯示,安巴尼的身家估計在837億美元,是亞洲第二大富豪。
除此之外,在這幾天官宣「退休」的對沖基金億萬富豪達利歐(Ray Dalio)以及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等人,也都相繼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布林是全球第九大富豪,凈資產高達865億美元。 維克納拉惹提出,希望來新加坡的家族理財室源自許多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他們對進入新加坡有著廣泛的興趣。新加坡以強大的法治、易開展業務的環境,以及世界級的金融基礎設施而聞名,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單單在我國就有超過1000多家的資產管理公司」。
至於這些家族理財室到底會帶進多少資金進入新加坡,維克納拉惹根據他的經驗估計說,每個家族理財室通常最少會帶進2000萬元,比較合理的平均數字應該是介於3000萬元至5000萬元。 據了解,這些家辦不僅對公開市場股票和債券有興趣,而且對私人市場投資的興趣也日益濃厚。

3. 根據《聯合早報》的報道,維克納拉惹提出,如果這些待批的600多家族理財室都能符合金管局的家族理財室13O和13U申請條例,也能通過反洗黑錢(Anti-Money Laundering, AML)的審核,獲得批准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就已約有700個單一家辦。今年前四個月,新加坡金管局批准的家辦申請超過100份。這也意味著,總數將超過800個。
早在2018年,新加坡的家辦數量大概只有50個。2017年到2019年新加坡單一家辦管理資產總額直接翻了5倍,可見近年來新加坡的家辦熱度有多高。
所謂的家族理財室就是為一個根據富裕家族和個人需求量身打造,幫助他們處理物質和文化財富,確保能薪火相傳的一個「辦公室」。它設計的範圍不只是財務規劃、投資,還提供財富發展戰略、危機管理、慈善捐助,甚至還包括安排接班人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常一個家族理財室會有一名執行長、一名財務長、一名首席投資官、數名投資分析師、會計師、審計師和行政管理人員。一些理財室還可能還會雇一名律師。一般富豪家族也會喜歡安排幾名家族成員到家族理財室的董事會。
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加坡私人銀行家選擇離開私行,投奔家辦領域。
萊坊全球研究主管Liam Bailey提醒說,家族辦公室的動向能夠很好反映一個地區的財富動向,但近來在全球吹起的財富稅風潮,或許是富豪和家辦需要擔心的問題。
在2022財年預算案中,新加坡把對高收入人群的增稅計劃作為重要的部分。其中,新加坡宣布將對最富有的1%人群提高稅收並尋求引入「凈財富稅」,並明確,從2024財年起,納稅人的收入在50萬新加坡元(約合36.5萬美元)至100萬新加坡元的部分將按23%的稅率徵稅,超過100萬新元(約合73萬美元)的部分將按照24%的稅率徵稅,比當前的22%左右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同時,新加坡還宣布將對部分富豪人群買房、買車以及奢侈品消費行為加徵稅費。其中,加稅的舉措將針對用信託名義購買房屋的行為。
不過,和財富稅帶來的支出增加相比,謹慎和降低風險或許是富豪們近期更大的需求。富豪們最大的希望莫過於,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任何單一市場或地區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