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公認的東協金融科技中心,預計超過40%的東南亞金融科技公司在此設點,擁有750多家實體。新加坡擁有大量金融科技領域企業,尤其是專注於垂直行業,發揮著投資和銀行業的優勢。
2020年第一季度,星展集團和華僑永亨銀行報告顯示在公司和零售部門的數字服務活動顯著增加。大華銀行也在運用數字化業務和相關的合作夥伴關係,推出UOB Might 2應用程式和TMRW數字銀行計劃。
在以金融科技為業務重點的新加坡交投最活躍的股票中,奕豐集團和思騰控股曾在3月23日創下低位,而銀湖寰宇則上漲11%。2020年截至7月15日,這三隻股票的平均總回報率為21%。銀湖寰宇預計將於8月24日公布2020財年業績。點擊此處獲取更多股票詳情。

金融科技是近年來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金融和科技的結合併不是一個新概念:早期開創性的「金融科技」項目包括1950年大來卡推出的信用卡,以及1967年巴克萊銀行第一台自動取款機的投入使用。而2008年金融危機的「完美風暴」、智慧型手機的推出以及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關鍵領域的突破,推動了金融科技近期的崛起,且增長勢頭驚人。德勤預計,2019年,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在全球吸引了約690億美元的投資,遠高於2008年的12億美元。

金融科技可以廣義地定義為運用技術來開發或交付金融解決方案。其中一些解決方案改進了現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接觸支付,而其他如加密貨幣則是全新的方案。如今,金融科技涵蓋了移動支付、眾籌到保險等廣泛垂直領域。

新加坡有著亞洲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在高科技領域的悠久歷史,金融科技能夠充分發揮新加坡的優勢。同時,新加坡政府一貫支持這一領域的發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2014年首次宣布了「智慧國家」計劃,旨在讓新加坡在目前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數字化轉型中保持領先地位。金融科技已成為該計劃的核心部分。

新加坡統一協調的金融科技政策
新加坡政府多管齊下,推動金融科技在本國的發展。其中一些措施具有普遍性,政府採取常用的戰略,包括為初創企業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採用協作的方式,以及吸引外國投資。
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對企業建立具有吸引力並提供便利的國家,在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評級中,新加坡在190個國家中排名第二。
新加坡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具體舉措可謂獨樹一幟。2015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任命Sopnendu Mohanty為首席金融科技官,他專注於三個關鍵領域:幫助金融機構接受和採用數位技術,幫助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成長並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確保現有人才庫得到「重新培訓、重獲技能和重新定位」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金融科技行業需求。

除了起步新加坡(Startup SG)等項目為初創企業提供的一般性支持外,新加坡還建立了特定的金融科技中心。多項政府舉措推動了當地金融科技的發展,包括全球貿易連接網絡(GTCN) — 用於貿易融資數字化,和Project Ubin項目 — 用於研究分布式帳本技術(DLT)和區塊鏈技術在清算和結算中的應用。
創新性行業/企業合作的一個示例是於2018年推出的API Exchange(APIX),旨在幫助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更有效地連接和合作。APIX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東協銀行家協會聯合組建,旨在「幫助市場參與者相互聯繫,協同設計實驗,並部署新的數字解決方案」。APIX試圖緩解目前許多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即如何快速開發銀行和客戶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APIX提供了一個環境,使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可以查看彼此的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進行實驗,並快速決定是否可以合作開展業務。這既有助於商業夥伴的匹配,也有助於縮短通常冗長的概念驗證過程,而這一過程往往不適合財力有限的初創企業。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一直致力於支持受當前經濟危機影響的公司,宣布為金融和金融科技行業提供1.25億新元的支持方案,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直接挑戰,並提供600萬新元的金融科技團結基金。
新加坡始終努力提升其在金融科技行業的國際形象。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盛會,2019年有6萬參與者和近1000家參展商,全球前50大銀行均參加了此次盛會。該盛會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銀行協會,以及新加坡新展展覽集團合作舉辦。

數字銀行與聚焦措施
與其在加密貨幣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同,新加坡在金融科技另一個主要垂直行業數字銀行方面的發展速度較慢。「數字銀行」一詞是指沒有任何實體存在的銀行,如分行網絡。數字銀行並不是一個新概念,1989年,First Direct作為英國商業街巨頭米德蘭銀行的一家僅提供電話銀行服務的子公司,首次在英國推出。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促進了獨立的純數字銀行的發展(在監管允許的情況下),同時也增強了傳統銀行服務和在線銀行業務的協同。一些讀者可能還記得華僑永亨銀行2000年推出的直接銀行子公司finatiQ,該公司隨後關閉,其業務在2011年重新併入華僑永亨銀行的核心銀行業務。當時,華僑永亨銀行決定將網上銀行業務作為其面向客戶的主流業務的一部分,並放棄提供純數字業務的服務。

與英國、中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比,東南亞地區發放數字銀行牌照的時間相對較晚。這使得銀行從業者能夠建立強大的在線客戶群,新加坡也不例外。2019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將發出最多5張數字銀行牌照。其中兩個牌照將發放給零售銀行業務,允許這些新進從業者除了接受客戶存款外,還可以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另外三家新銀行將獲得批發銀行牌照,為企業提供服務。

新加入的數字銀行能否在新加坡市場取得成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儘管沒有實體商業銀行的負擔,但新進入者在試圖從已經提供在線服務的老牌銀行中吸引客戶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成本。大多數國際上的例證顯示,數字銀行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儘管Visa 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新加坡,約65%的人會考慮使用純數字銀行,但更多(84%)的人對現有銀行的數字服務感興趣,這意味著新的零售銀行面臨嚴峻挑戰。

對中國市場的觀察表明,某些類型的新進從業者可能會參與競爭。在零售銀行層面,微眾銀行利用微信每月10億活躍用戶所帶來的數據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的貸款申請流程,並根據其專有數據提供信貸 — 貸款決策可在幾分鐘內做出。在商業銀行層面,網商銀行同樣使用了母公司阿里巴巴和支付寶的數據,並運用信用算法,快速、廉價地達成貸款協議。現有的強大品牌和客戶群,讓它們在銀行服務不足的中國市場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然而,新加坡的銀行服務已經發展成熟,新進入者要麼必須擁有獨特的商業模式,要麼將數字牌照視為進入市場的橋頭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一市場上尋求擴大服務範圍。多達14家競爭者在競爭這5張牌照,預計年底前發布結果。申請者中包括金融科技和一般科技領域的一些知名企業。參與競爭的企業有中國的螞蟻金融、小米和抖音國際版TikTok,以及新加坡當地的新電信、網約車企業Grab和雷蛇。
與此同時,當地銀行已經能夠在數字和在線服務領域建立強勢地位。首當其衝的是已經擁抱金融科技的星展集團控股,其執行長Piyush Gupta敦促員工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銀行的員工來思考問題。星展 「數字化核心、客戶至上、創業文化」三大戰略支柱助力其榮獲2019年歐洲貨幣卓越獎「全球最佳銀行」稱號。星展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推出了挑戰者銀行,並與印尼共享出行服務商Go-Jek、香港的金融科技加速器,以及一項技術驅動的創新計劃(覆蓋機器學習、雲計算和API開發)合作,進軍金融科技市場。

此外,近期的財報業績和投資者報告也強調:
星展集團公布了2020財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1日)的業績,數字業務大幅增長,其中,與支付軟體Paylah!相關的交易增長26%,與PayNow相關的零售流出交易額翻了一番,企業流入交易額增長了6倍(更多信息請參見執行長彙報第6頁,單擊此處)。

華僑永亨銀行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1日)財報中指出,以數字化方式開立的企業和中小企業帳戶同比增長2.4倍,企業的PayNow收款同比增長7倍,幾乎是數字消費者帳戶數量的兩倍。消費者PayNow部分的交易額是2019財年第一季度交易額的2.8倍(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第18頁的業績亮點,單擊此處)。

大華銀行正在利用數字化業務及相關合作夥伴關係,為全渠道客戶推出UOB Mighty 2應用程式,同時致力於通過TMRW數字銀行計劃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銀行,目標是「移動優先&移動唯一」的一代。

金融科技在新加坡的今天
新加坡憑藉其技術基礎設施、國際影響力和便利的商業環境,在全球「智慧城市」調查中始終位居前列或接近榜首。Findexable全球金融科技指數報告通過三大標準對65個國家的230個城市進行了評估和排名:數量(金融科技公司和生態系統開發商的數量)、質量(金融科技企業)和環境(參考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新加坡表現優異,在2019年和2020年的報告中均位列第四。根據上述標準,舊金山灣以相當大的優勢位居第一,突顯出矽谷在全球科技行業的持續主導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舊金山灣擁有大量純金融科技「獨角獸」,如支付公司Stripe、SiFi和加密資產交易所Coinbase,而新加坡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尚未達到這一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