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峇魯文忠路組屋。(聯合早報)
作者 許耀泉
「物極必反」和「有升必有降」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常識,但如果把這兩個概念套在新加坡最近的租金和房價上,恐怕就沒那麼多人會相信吧?
新加坡近兩年來房租和房價居高不下,的確令不少租戶大喊吃不消。購屋者的顧慮,更促使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數次親上火線,向公眾解釋政府如何確保國人買得到、買得起組屋,並在最近的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中推出幾項新措施,應付國人對組屋的需求。
但是,租金漲得再高,一旦超出租戶的可以負擔或接受的水平,也必須下跌。
房地產網站99.co和SRX的預估數據就顯示,新加坡組屋租金的增幅在今年1月份已經放緩。
分析員向《海峽時報》指出,除了農曆新年期間交易量較低,租戶拒絕接受高額租金,也可能是一個因素。

非官方數據顯示,本地1月份組屋租金增幅有所放緩。(海峽時報)
但租金歸租金,組屋轉售價格呢?最近出售組屋的屋主,竟然有人打出150萬元的價格,難道不是意味著組屋價格只有一路上升的份嗎?
未必。
這可不是紅螞蟻說的,而是房地產銷售平台PropertyGuru的兩名專家的看法。
PropertyGuru新加坡區域經理陳智群博士和數據科技房地產智能部主管李乃佳博士在亞洲新聞台刊登的一篇評論中指出,儘管市場上偶爾會出現以150萬元求售的轉售組屋,目前還沒有任何組屋以這個價位成交。
要價150萬元或更高的組屋最近頻頻在市場上出現,其中包括中峇魯一帶的文忠路(Boon Tiong Road)一套五房式組屋。

文忠路一間五房式組屋以160萬元求售。(截圖)
根據房屋經紀在網站上刊登的廣告,這間組屋2014年竣工,位於「非常高」的樓層,屋主也花了15萬元裝修。其他開價150萬元的組屋則包括位於碧山和中峇魯一帶的金殿路(Kim Tian Road)。
轉售組屋需求大增,是好幾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緣故,其中包括:
冠病疫情期間盛行的居家辦公和居家學習讓大家驟然發現,自己的小窩還真的有點窄,需要更大的空間;
疫情也拖慢了許多建築項目;
賣出私宅的買家湧入轉售組屋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買家願意付出高於100萬元的價格,購買轉售組屋。
PropertyGuru今年第一季度的房地產市場報告也顯示,轉售組屋的要價自2018年的第四季,已經連續17個季度上升,要價150萬的轉售組屋也自2021年起增多。

(海峽時報)
但重點是,買家們似乎都深諳「漫天開價,著地還錢」的道理,賣家要價150萬元,但目前還沒有組屋以這個價位成交。
陳智群和李乃佳也指出,支撐百萬元轉售組屋的因素也正在消退:
一、建屋局今年將在成熟和非成熟組屋區一共推出2萬3000套預購組屋,預計會吸引更多首次購屋者。
二、銀行利率走高,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都可能壓縮買家的預算,迫使他們選擇價格較低的組屋。
三、政府的房地產降溫措施,以及幫助首次購買組屋人士的新措施,都可能減低轉售組屋的需求。
確保未來新加坡人買得起組屋固然重要,但陳智群和李乃佳也認為,讓組屋價格隨著我國經濟情況,以可持續的方式上升,才是審慎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