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任佳星
國慶日即將到來,你有多了解新加坡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和古蹟等?《8視界新聞網》考考大家。
一、今天吃什麼?
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增強身份認同,也聯繫了世世代代的新加坡人。
我國小販文化在2020年12月16日申遺成功,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與小販文化在同一天一起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還有韓國的蓮花燈節、羅馬尼亞的傳統樂隊,以及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的Al Sadu傳統編織技術等等。
二、來杯咖啡
一早一杯香濃的kopi,是不少新加坡人的生活寫照。「kopi」,也就是「咖啡」的馬來文,最早由華人從印度尼西亞引進本地,而華人更早以前則是在與阿拉伯商賈的貿易中首次接觸到咖啡。
「kopi」堪稱價廉物美的新加坡式飲品,已然在本地飲食文化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本地民間還有一套新加坡咖啡的專用「術語」。欲知更多,可瀏覽網站 www.visitsingapore.com。
三、來個外島旅遊
新加坡雖是城市島國,但熱鬧繁華的島國卻並非只是一座島嶼。
我國的陸地面積包括主島周邊多達64個岸外島嶼,例如聖淘沙島、烏敏島、聖約翰島等。你最喜歡的又是哪座島嶼呢?
四、全方位保家衛國
我國於1984年首次舉行全面防衛日,日期定為每年的2月15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新加坡於1942年2月15日淪陷,被日軍占領。根據國防部網站資料,我國的全面防衛概念實則借鏡自瑞典和瑞士。
在今年的國慶慶典中,國人將有機會在「我國的防衛力量」環節,看到以往的國慶檢閱禮以及繼2017年後再次回歸的全面防衛表演(Total Defence Display)。超過500名來自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內政團隊的參與者將帶來全面防衛表演,到時將出動多達50種裝備。
五、哪個不是受國家保護古蹟?
建於1979年的大巴窯龍頭遊樂場,並非國家受保護古蹟。老巴剎、總統府分別在1973年和1992年列為國家受保護古蹟,至於國大武吉知馬校園(也就是前萊佛士學院),則是在2009年列入國家受保護古蹟名單中。
六、你知道我的名字嗎?
根據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官網資料,新加坡這個名字出自梵文Singapura,意思就是「獅城」,「新埔」及「新州府」的說法始於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新加坡在歷史上有多種不同寫法和稱謂,包括新嘉坡、新甲埔、星嘉坡等音近的譯名。
首隻在本地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取名叻叻,這個名字就跟我國的另一古代華文名稱相關。「叻」源自石叻坡,也是新加坡的舊稱。石叻坡音譯自馬來語「selat」,意思是海峽,意指我國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