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國家,新加坡的宗教信仰也是非常自由的。從十九世紀開始,不同信仰的人民就在新加坡建立起了超過200所教堂,這些教堂風格迥異,匯聚了不同宗教之間的特色,今天就和小助手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獨特的建築之美吧~
St Andrews Cathedral

來源 攜程
St Andrews Cathedral的中文名是聖安德烈大教堂,建立於19世紀,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之一,具有濃厚的新哥德式建築風格。
這座教堂在歷史上曾兩度被閃電擊毀,如今的建築是被一位名叫 Ronald McPherson 的上校重新建造而成的,二戰時期還曾被緊急徵用為醫院來救治傷員。
教堂的外牆是聖潔的白色,也是它最廣為人知的一個特點。深藍色的地毯將整個教堂襯托地莊嚴而肅穆,而窗上精緻的馬賽克藝術正好變成了點睛之筆。
地址:1St Andrew's Road #01-04 Singapore 178957
Armenian church

來源 Visit Singapore
Armenian church 的中文名是亞美尼亞教堂,建於1835年,是當時新加坡的亞美尼亞人合資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
亞美尼亞教堂與新加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如果說聖安德烈教堂是大氣莊重,那麼亞美尼亞教堂就是精緻小巧的,屬於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
教堂被一大片綠草地給包圍著,後方是亞美尼亞人的墓碑群。整個教堂非常具有藝術的美感,更像一個小型的展覽館。
這裡平日鮮有人至,如果想要避開擁擠的人群放鬆身心,這裡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哦。
地址:60 Hill Street
CHIJMES

來源 網絡
CHIJMES 的中文名是讚美廣場,也是一座歷史十分悠久的教堂。它曾經身兼數職,在19世紀是一座修道院,後來改為了一所收容孤兒的學校,到現在變成了一座禮堂。
讚美廣場的禮堂屬於哥特風的建築,由於其優雅聖潔的外觀,常常有新人在這裡舉辦婚禮。不僅如此,這裡還是許多音樂會的首選場地。
教堂內部除了原本的裝飾外,還增設一些具有現代感的華麗燈飾,讓本就充滿藝術氣息的教堂增添了些許浪漫的氛圍。
地址: 30 Victoria Street
Masjid Jamae

來源 Visit Singapore
Masjid Jamae 的中文名是詹美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由來自南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淡米爾回教徒丘利亞人建造,是新加坡為數不多開設淡米爾語課程的教堂之一。
它借鑑了東西方元素,彰顯出兼收並蓄的建築風格。正門是具有南印度的印度伊斯蘭建築風格,而禱告殿的新古典主義特色則包含了多立克式立柱等元素。
因為身處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的緣故,詹美回教堂的窗戶上還特地使用了具有華族特色的綠色釉面磚。
地址:218 South Bridge Road, Singapore 058767
Masjid Sultan

來源 Visit Singapore
Masjid Sultan 就是新加坡最負盛名的蘇丹回教堂了,它建於 1824 年,為了紀念新加坡的第一任蘇丹 — 胡先沙蘇丹 (Sultan Hussein Shah)而建立。
不過在建立約100年後它就因為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後來由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 Swan and Maclaren 建築事務所旗下的建築師 Denis Santry 設計和重建。
蘇丹回教堂以華麗壯觀的金色圓頂以及寬敞的祈禱堂而聞名,這些洋蔥形狀的圓頂底座都飾有一圈玻璃瓶底,由貧困的回教徒在重建回教堂時捐贈,這是為確保所有回教徒,無論貧窮富貴,都可以為重建回教堂出一份力。
地址:3 Muscat Street, Singapore 198833
Maghain Aboth

來源 Visit Singapore
Maghain Aboth 的 中文名是馬海阿貝猶太教堂,它建於 1878 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現存猶太建築之一,所在地曾經是新加坡的猶太區。
它的建築外觀為簡樸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有頂迴廊為建築增色不少,內部則是將新古典主義和殖民時期建築風格巧妙融合,傳統立柱和質樸牆面盡顯簡約,有意不留下任何裝飾或圖畫。
其中大理石地板、木製百葉窗、紅色地毯、柚木和藤製教堂長椅,在簡約中共同烘托出了典雅氛圍。
大堂二樓的禱告廳向西朝著耶路撒冷,讓誦經台「bimah」(誦讀《摩西五經》的聖壇),正好朝向大廳西牆墊高了的壁龕 (ahel) 。
壁龕內放著猶太教的《摩西五經》 (Torah) ,上面覆蓋著的是一種刺繡精美的流蘇。懸掛在正前方的是長明燈,象徵著曾在耶路撒冷聖殿燃燒的永恆火焰。
地址:24/26 Waterloo Street, Singapore 187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