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百歲先驅機師何永道發布華文自傳《飛虎情緣:何永道回憶錄》,他曾在二戰期間當上中國空軍飛行員,加入「飛虎隊」抗擊日本,戰後加入民航,參與創建新航,出任新航第一任首席機長,培養數百名機師。
何永道1920年在馬來西亞怡保出生,1940年代初在香港大學念書期間,香港被日軍占領,他與一群學生逃到中國廣東省,看到中國空軍的招聘廣告後報名,成功獲選加入中美合作的飛虎隊,到中國昆明與美國等地受訓,成為轟炸機機師。戰後轉而加入民航,參與創建新航,並出任新航第一任首席機長,培養出數百名機師。
自3年前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他的英文自傳以來,何永道一直希望推出中文版,與更多人分享他的故事。10月31日發布的華文自傳《飛虎情緣:何永道回憶錄》,記錄這位前輩富傳奇色彩的人生經驗與情誼。
書中提及,1940年代初,何永道從怡保到香港求學,沒想到剛落腳,就碰上日本南侵,無奈逃往中國內陸,人生軌跡從此改變。他應該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回到「先輩的故土」。
有意思的是,何永道從小接受英文教育,卻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情意結,時刻心系著中國的局勢。
「那時候晚上念中文,就想著一點中國的情況。」

《飛虎情緣:何永道回憶錄》記錄何永道富傳奇色彩的人生經驗與情誼。
在怡保時,何永道有個語言小老師,兩人互相補習中、英文,還發展成他的初戀。可惜,那個女孩後來不告而別,到中國參與左翼活動。二戰勝利後,兩人在上海街頭偶遇,卻因為何永道身上的國軍軍裝產生嫌隙。歷史輕輕揮動手指,捲起微風,緣分從此相去彌遠。
經歷過殘酷的戰爭、面對戰友和愛人的生死離別,何永道的人生並不平坦,他受訪時強調自己是「幸運的」,言語之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忱。他希望,年輕人要懂得惜福,堅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難。
「命運,都是命運」,這是102歲的何永道回憶往昔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他追溯自己作戰的日子時說:「我那時候不感到害怕,因為這是我的任務。我來中國就是要打日本人,犧牲也無所謂。」
對於中國,他仍懷抱鄉情。參軍時,軍官替他申辦護照。他看到自己有了中國公民的身份,不再是「受英國保護人士」,歸屬感油然而生。
或許是無畏的英雄故事被講述太多,最令人觸動的,反而是他和其他戰友上門,為犧牲戰友的家人報喪時,大家低頭無言的想像。
二戰結束後,中國發生國共內戰,他不想與曾經並肩作戰的同袍交火,於是回返南洋。在新加坡首席部長林有福執政時期,他與家人成為新加坡公民,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何永道為新加坡航空公司服務近30年(包括新航的前身馬來亞航空),累積超過2萬個飛行小時,栽培逾300名機師,受學員愛戴並暱稱的「何爹地」。1980年退休後,至今仍有不少退休機師上門拜訪他這位師傅,與他外出聚餐。

怡保出生的何永道,曾在二戰期間當上中國空軍飛行員,加入「飛虎隊」抗日。
作為歷史親歷者,何永道對現今國際局勢的看法,似乎別有價值。沒想到,他覺得跟20世紀30年代末相比,現在「倒是不危險」。這段回答,是一個百歲老人觀察世界的感悟,也是歷經滄桑後的豁達。
何永道也在書中分享,父親憑著製鞋手藝闖出一片天,父親對他的處世之道起到重要的影響,也造就他堅韌不拔的鬥志。
「父親教導我『挨』,即使看不到困難的盡頭,也要咬緊牙根承受眼前的磨難。父親這一輩子的生活都秉持著這個人生座右銘。他奮鬥一生,只為好好養大10個子女。」
書中也提到他與美國籍女子瑪麗蓮的短暫緣分,兩人在美國認識後許下婚約。不料,他結束軍訓回返中國後,卻傳來愛人的死訊。
何永道視妻子羅慧敏為「一生的摯愛」,他們1949年在上海結婚,育有兩男一女。妻子1977年不敵肺癌離世,令他悲痛萬分。他在書中說,生活還是得繼續,他把精力用來照顧屬下的機師,妻子會為他感到驕傲。
何永道與長子同住,今年8月與兒子回馬來西亞怡保旅遊,這也是他在冠病疫情後踏出新加坡。
詢及養生之道,何永道認為,心境很重要,也要珍惜人與人的交往。就如他在書中分享的:「無論是與老朋友敘舊,還是與家人共度時光、結交新朋友,我都能從這些會面中獲得力量和快樂……我這一生都在尋找幸福。而幫助自己所愛的人,讓我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