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位於烏節路的Orchard Parksuites賓館始建於1994年,因其獨特的外觀設計,一度成為新加坡的標誌性建築。可在那個還沒有三維製圖和CAD的年代,這個別具特色的歐陸式風格建築又是怎樣被設計出來的呢?著名設計師周通泉在《新加坡眼》APP上分享了他的設計之路~
1994年快速建設私人有限公司在新加坡烏節路興建Orchard Parksuites 賓館時,將賓館主要入口處的橢圓形上翹式玻璃華蓋的設計任務交給了當時擔任公司工程與系統經理喬治周博士。

(橢圓形上翹式玻璃華蓋)
喬治周大學本科就讀於現在稱為重慶大學的土木建築工程系的"力學師資班",後留學日本,喬治周在大學一二年級學的都是與純數學專業一樣的課程。這使得他在日本留學的數年間業餘時間也為日本通商省旗下的公司寫過一些應用軟體。
而Orchard Parksuites 賓館的這個玻璃華蓋最新的概念圖源自業主在海外旅行途中所抓拍的幾張照片。所以業主認為如果由有著留學日本經歷的喬治周博士操刀應該很容易搞掂此事。
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喬治周對著有限的幾張照片反覆琢磨,很快做出了用鋼管支撐玻璃華蓋的結構計算書,並畫出了二維結構圖。
但是當這套設計圖交到快速建設常用的鋼結構分包商手裡施工時問題出來了。
他們稱無法製作,因為這個橢圓形上翹式玻璃華蓋是由在兩個面方向投影都形成曲線的平面的玻璃塊構成的。這種三維形狀的結構通常只有那些專業的具有電腦三維建模能力的公司用電腦切割開料安裝,才能最終達到幾個面都成曲線立體造型。
當然專業公司要價不菲,與常用的分包商材料加安裝費才8萬新元左右相比,至少得貴出3至4倍。
那時才真正體會到知識就是金錢的道理!再次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三維畫圖軟體RIVI 等等還遠遠沒有誕生呀!
所以為了給公司省錢,喬治周決定放手一博,用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知識來解決這個難題。
化整為零
把橢圓形華蓋的分成13片平板玻璃框架,每片玻璃框架上選8個座標控制點。

三點一面
利用同一個平面上的點,必須滿足同一個空間平面的數學方程式的基本數學原理,再利用Excel 試算表,逐步推出13片平板玻璃框在空間的x,y,z的三維坐標。

寫三維立體圖形程序驗算
用c語言寫出一個輸入三維坐標在電腦螢幕上顯示圖形的程序來驗算推算出來的座標的正確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幾個星期後,喬治周博士史無前例的在一般的二維結構圖上列表標出了全部控制點的三維坐標。

最後快速建設的常用鋼結構分包商,照著這個帶有控制點三維坐標的結構圖,先制鋼架,然後把玻璃割好嵌起來。用8萬新元的造價圓滿地完成了這個這個橢圓形上翹式玻璃華蓋。

(Orchard Parksuites 賓館全貌)
所以說,這不是一個典型的工程案例,但這卻是一個典型的創意思維案例。這個例子生動地演示了像《生活大爆炸》的理工男們一樣,新加坡的人們如何把數學物理知識、編程的能力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答案。
原文標題:賓館華蓋與C語言
作者簡介

周通泉博士
周通泉博士,1961年11月出生於重慶,目前是鼎為建築結構顧問有限公司(TENWIT Consultants Pte Ltd)董事經理。從重慶大學畢業後,周通泉考取中國赴日留學生資格,於1985年10月東渡日本攻讀工學碩士和博士。1992年從日本移居新加坡以前,周通泉曾任日本清水建設公司研究員,並練就了一身編程功夫,為未來的成功奠下了基礎。
1998年他創辦鼎為建築結構顧問有限公司。在過去21年里,他設計過的建築物結構多不勝數,包括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廠和新加坡最大的焚燒垃圾再生能源發電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