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籍的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鄧鴻森在接受專訪時,闡述了他的使命:將新加坡打造成為連接東西南北的橋樑,使智慧財產權(IP)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市場壟斷工具,而是推動所有國家和民族保護文化傳統、推廣創意想法、創造無限商機的催化劑。現年52歲的鄧鴻森,曾在新加坡總檢察署擔任政府律師,並於2020年10月成為WIPO的總幹事,成為首位領導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新加坡人,書寫了島國歷史的新篇章。

圖源:FACEBOOK
在WIPO的六年任期內,鄧鴻森領導著擁有1500名員工的組織,其兩年預算高達10億美元(約合13.2億新元)。聯合國機構的總幹事職位競爭激烈,需經過國家提名、嚴格資格審查和會員國投票等程序,以確保候選人具備領導全球組織的能力,並體現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精神。
新加坡可當「銜接東西南北的橋樑」
身為土生華人後裔的鄧鴻森,中英文流利,在交流中熱情洋溢地談論文化傳統和扶持弱勢群體。他曾擔任新加坡知識產權局(IPOS)局長,並主導了新加坡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升級為CPTPP)的智慧財產權協商,為新加坡中小企業全球布局掃清了障礙。鄧鴻森表示,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種族和文化和諧共存的國家,希望利用IP作為橋樑,促進不同國家、種族和文化的融合,幫助全球利用無形資產實現最大潛力。
在鄧鴻森看來,IP的核心是保護創意、推廣想法和創造商機。他強調,IP不應僅是大企業的市場工具,而應成為中小企業和原創者進入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在聯合國專門機構擔任領導四年來,鄧鴻森展現了新加坡式的高效和務實風格,實現了多項新突破,包括機構轉型改革、培訓50萬人、推動193國簽訂新條約、創辦全球獎等。
他成功地將WIPO從技術性機構轉變為發展性機構,使IP更加貼近大眾,從法律權利轉化為商業和金融資產,創造了無限商機,推動了企業、經濟和社會的發展。WIPO目前在全球有80多個項目,幫助弱勢群體利用智慧財產權營銷、創建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受惠者包括非洲納米比亞的女商人、巴基斯坦的紡織女工、泰國的葡萄酒莊等。

圖源:FACEBOOK
鄧鴻森提到,他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是今年5月WIPO通過了10多年來第一份新條約,要求IP申請者披露傳統知識和遺傳資源的來源地,以防止大企業侵犯原住民的IP。「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中,能夠讓聯合國193個會員國達成共識,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創辦WIPO全球獎,以IP為戰略開拓商機
在2022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推出了WIPO全球獎,旨在幫助中小企業利用智慧財產權(IP)策略擴大商業規模。第三屆頒獎禮於2023年7月12日在日內瓦舉行,九家全球660家參賽企業中的佼佼者榮獲大獎,其中包括來自新加坡的惟握醫療科技(Vivo Surgical)。這家公司因其研發的內窺鏡機器人而獲獎,該機器人能執行複雜手術而無需開刀,能應對各種緊急醫療需求。

圖源:FACEBOOK
惟握醫療科技的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高榮生博士表示,新加坡品牌和專利獲得世界級的認可令他感到高興,他希望這能增強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信心,共同拓展在20個國家的業務。
智慧財產權,也稱為智慧財產權,是指人類創造的無形資產,包括可註冊的商標、設計和專利,以及基於保密的商業機密、信譽和專有技術。
創作版權,如文學、音樂和藝術品,一旦創作完成即自動受到國際條約如《伯爾尼公約》的保護,通常不需要註冊,但註冊可以提供額外的法律保障和商業價值。
新加坡欲成為世界文化重鎮
在全球經濟中,智慧財產權的地位日益重要。WIPO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對品牌、外觀設計、數據和軟體等無形資產的投資額達到6.9萬億美元,超過了有形資產的4.7萬億美元。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如科技、製藥和媒體業,對全球GDP的貢獻超過30%,對新加坡GDP的貢獻約為50%。

圖源:FACEBOOK
鄧鴻森表示,新加坡必須保持卓越和國際化,對世界才有價值。他希望新加坡能成為世界文化重鎮,不僅以其經濟活力吸引世界,還以其豐富的文化創造力啟發世人。他強調,新加坡應擁有更多豐富而獨特的原創文化,讓智慧財產權成為保護、認可和推廣文化的一種方式。
WIPO發言人補充說,研究顯示,擁有強大智慧財產權支持的企業,其營業表現通常是那些沒有智慧財產權支持企業的兩倍。因此,新加坡在三年前宣布了2030年智慧財產權策略總藍圖,旨在加強其在國際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地位,為企業創新和成長提供支持。
對於未來,鄧鴻森不排除在兩年後競選連任WIPO總幹事。他經常與各國代表和世界領袖會面,發現許多人都對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感興趣,他常常鼓勵國人保持謙虛,但不要自卑,只要願意,新加坡已準備好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