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暴跌!30多歲的我,開始思考老了該怎麼辦

2020年05月08日   •   6669次閱讀

昨天(5月7日),新加坡新增741起2019冠狀病毒確診病例,7例社區感染病例。確診患者中有2名醫護人員,而前天也有4名醫護人員和義工確診。

新加坡累計總病例,已達2萬零939起,死亡20起。而專家預測說,本月底,累計病例將破4萬!(參見:日增又飆升,社區2位數!專家預計:新加坡月底將達4萬!

來源:8視界

疫情的陰霾下下,2020年的上半年是灰色的,總讓人有一種呼吸都不順暢的感覺。失業、患病、死亡……潛伏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伺機衝出來咬人一口。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5月1日勞動節講話上直接承認: 全球GDP今年將萎縮,而這將是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新加坡經濟結構恐將出現長久的重大變化。

新加坡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季度年率下降10.6%,創出了10年來的最大降幅。新加坡政府預計,今年全年GDP會出現1到4%的大幅萎縮。

退休保險還能保裁員? 陰鬱的日子裡,遇到好事,就覺得這好事特別特別的好。

這幾天,辣媽朋友圈裡突現一位「幸運兒」,神奇的經歷讓大家樂了一回: 這位朋友在一家跨國物流公司的新加坡分公司做小主管。公司資金鍊緊縮,她的整個部門都直接被調整掉了,沒有任何一絲餘地。

她正沮喪著,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一份退休保險(養老保險),好像可以保裁員。打電話給保險經紀,竟然真的能賠一筆金額不小的錢!

再加上從公司拿到的補助工資、政府的同舟共濟救濟金,足夠她還房貸、車貸,支撐到找到新工作了。宅家這段時間,有錢拿,還不用工作,純帶娃,不要太開心~~ 事後,她還得意的告訴辣媽,她投這個退休保險,是新加坡唯一能獲一次性金額的保裁員保險。好吧,還有保裁員的退休保險這種神操作,辣媽也是第一次聽說。

本地人和新移民的退休計劃大不同

這位「幸運的朋友」今年35歲,土生土長的新加坡女生,剛剛跟中年Say Hi ,就開始計劃晚年,還真是未雨綢繆~ 仔細一想,還真神奇,辣媽一共認識三個開始做退休計劃的人,都是新加坡人本地人。這位「幸運的朋友」則說,這一點都不奇怪,她身邊的30多歲的新加坡人,都開始做退休計劃了

每月固定存養老錢,投資一個將來準備養老的屋子,買一份商業退休保險……總之都有各自的打算。

「退休之後總不能,靠著在食閣、麵包店做工維持生活吧?那樣的話,更不要痴心妄想還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了!」

新加坡有許多退休金微薄的安娣、安哥,「手停」就意味著「口停」 辣媽想到自己剛來新加坡的時候,看到新加坡有許多老年人做工很奇怪(畢竟國內的退休是真退休,不是熱衷出國旅行,就是在家帶孫兒),就去問一個收盤子的安娣,結果安娣眼睛一瞪:不做工你養我啊! 年老退休後,主動找份工作打發時間是一回事,被迫打工餬口又是另外一回事。想一想,如果自己以後也這樣的話,還真有點接受不能。。。

新加坡養老,最低需要多少錢?

但是辣媽心中還有一個疑惑,新加坡的養老制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七,CPF的退休金年年有漲,還是不夠花嗎?還要國民額外做退休計劃?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KYSPP)去年發布了一份報告:在新加坡養老,每月最基本的生活開銷,需要1379新元。

65歲以上單身年長者:每月1379新

65歲以上年長夫婦:每月2351新

55-64歲的單身年長者:每月1721新

圖源:LKYSPP

一個獨居老人一周吃喝(包括上飯店、不含酒)花費45.61新,水電費花費18新,住房消費35.08新,一周娛樂花費54.01新,假期花費9.86新……總之,每月1300多新,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全包啦!

圖源:LKYSPP

報告挺樂觀,但是覺得1379新夠花的人,真心不多。

「衣物的花費一周十幾塊,一個月幾十塊的話,這是得多久才能買一件覺得還不錯的衣服啊!」

「一個月40新左右預算,恐怕假期也只能去個新山或者巴淡、民丹吧?連一年去一趟泰國,都不夠!」

…… 最為關鍵的是,這份報告建立在每位年長者都擁有健康身體的情況下——擁有健壯身體、一年到頭不生病,別說年長者了,年輕人也不多吧!

要知道醫療費用才是年長者最大的一筆開銷!而這筆大開銷,卻沒有算進去。

如果想要在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新加坡,維持基本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許多金融機構給出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額是2000新左右。(前提是,有基本醫療保險,房貸都還完,不開車,不常常旅行。)

新加坡養老金能領多少?

那麼在新加坡我們每月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呢?有沒有2000新? 按照CPF的現有退休計劃,當公積金會員到達55歲的時候,公積金就會自動成立一個退休戶頭RA。從現有的普通戶頭OA和特別戶頭中SA抽調資金進入退休戶頭。

至於每個月領取多少錢?這要看你年輕的時候,如何存了多少進去了。2020年滿55歲的CPF會員,在退休之後,能領的退休金(入息)從540-2180新不等。

來源:CPF官網

那一般新加坡居民,能領多少?

現實真的很打擊人。2018年的數據顯示:12月領取退休入息的公積金會員中,74%的人每月領取都不足500新幣!!! 2000新夠維持基本生活以及少少娛樂,500新夠吃就不錯了!

現在光鮮亮麗,年老依舊打工,可不是我們想要的退休計劃啊!

我們在新加坡如何好好養老?

現實如此殘酷,我們該怎麼辦?

總不能真的一直工作到老吧?我們還想著退休以後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環遊世界呢! 想要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就要做什麼樣的退休計劃。

辣媽認識兩位一起做義工的安娣,退休之前都在新加坡航空做辦公室職員,月收入差不多。

然而她們的退休生活天差地別:一位安娣自己開車來做義工,衣著光鮮亮麗,一年出去旅行兩次,全世界走了大半。另一位安娣衣著樸素,她自己說,每月開銷只在1800新左右。

安娣們的生活質量的差別如此之大,原因就是:開車的安娣年輕時做了更細緻的退休計劃,買了商業退休金作為補充。

退休之後漫長生活的質量,由自己決定。從現在起,我們就需要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做規劃: 存足夠多的錢,消減開支、增加收益,趁著年輕,做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子女足夠孝順,購買穩健的退休保險……都是退休規劃的好方法。

如何做退休計劃,才能投入少收益大?

然而,子女將來再孝順,我們也不想成為拖累他們的人。節約開支和存錢、購買退休保險,成為最佳退休計劃選擇。 那麼,如何規劃才能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就拿30歲的同事Tracy來舉例吧,她計劃:62歲退休,每月在CPF之外,再拿到1950新的退休金。

兩處相加,每月有3000多新,基本可以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了。這1950新,最方便、穩妥的方法,是靠存銀行或者投資商業退休保險獲得。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8208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249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