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醫藥總監麥錫威副教授10月20日
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記者會上,
透露新加坡採購新冠疫苗的進度,
以及有關疫苗接種的安排。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在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透露,由於多數疫苗候選株要到明年才會完成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過後新加坡政府還需對試驗結果進行研究,並完成註冊,才能引進新加坡。最快可能在2020年底引進2019冠狀病毒疫苗。
年長者及醫療人員優先接種疫苗
2019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國際社會對新冠疫苗寄予厚望,認為這將是終止疫情、讓人類恢復疫前生活的唯一希望。
全球科學家目前正爭分奪秒展開研發,史無前例的科研投入能否讓新冠疫苗早日問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追蹤統計,全球現有近200款候選疫苗株,其中約10款已進入第三階段臨床測試。在這10款疫苗株中,近半由中國主導或參與研發。

麥肯錫表示,由於不同疫苗或適用於不同群體,新加坡因此計劃採購數款疫苗,而政府正在密切留意這些疫苗的測試進展,包括疫苗的效用和副作用等重要指標。
新加坡政府也召集了一組由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團,就哪些候選疫苗株最適合新加坡採用,向政府提供意見。
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以及醫療人員等前線人員,將有可能成為優先接受疫苗接種的對象。
創世界首例 浙江啟動面向民眾新冠疫苗接種計劃
中國浙江即將展開中國首個省級別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計劃,疫苗將優先供應給醫護人員和必要人員,公眾也能以400元人民幣(約80新元)的價格接種疫苗。
相信這是全球首個開放給一般民眾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同樣批准新冠疫苗緊急接種的俄羅斯,目前的接種計劃仍限於前線人員。
據悉,目前浙江省內各市的籌備進度不一,義烏已經開始為準備出國公幹者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浙江的疫苗分三階段分發:包括醫護人員和疾病防控人員在內的「重點保障對象」將率先獲得疫苗;包括必要人員、公務員、準備出國者在內的「重點推薦對象」將接著獲得疫苗;疫苗接種服務隨後將開放給18至59歲的「一般對象」,疫苗隔兩到四個星期、分兩次注射。
截至上月,中國已有35萬名前線人員接種疫苗,至今未出現嚴重副作用的相關報告。
中國國藥集團疫苗已緊急使用
中國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10月20日說,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兩支新冠滅活疫苗,均納入了緊急使用的範圍,目前已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工作,國藥明年新冠疫苗產能將達到10億劑以上。

據路透社報道,他在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說:
「當前新冠滅活疫苗正在全力衝刺階段,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疫苗研發是萬里長征還剩最後一公里,在III期臨床試驗取得安全性和保護力數據以後,疫苗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
他指出,目前中國生物已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工作,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兩個新冠疫苗P3生產工廠已經建設完成,明年產能將達到10億劑以上,能夠保證安全充足的疫苗供應。
目前中國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兩種技術路線共四個疫苗進入了III期臨床試驗,總體上進展順利,截止到目前共計接種了約六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初步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中國科研攻關組布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五個技術路線並行研發,每條技術路線都有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疫苗,已有13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

目前中國的疫苗研發工作總體上是處於領先地位。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是驗證疫苗保護力國際公認的有效性的指標,在目前中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具備開展III期臨床試驗條件的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地區和受試人群,以及順利地組織實施III期臨床試驗,是目前開展III期臨床試驗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首席審評員王濤說,藥監局將依法依規特事特辦,第一時間完成疫苗審批保供應。
中國已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外交部國際司二級巡視員趙星說,下一步會利用實施計劃的平台加強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支持中國的疫苗企業參加到實施計劃中,同實施計劃的發起方一起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
疫苗分配將決定能否遏制新冠大流行
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各國在面對公共衛生危機時,都會優先保護本國公民,富裕的國家會購買大量本國需要的疫苗,或阻止疫苗出口到國外。

此外,追求商業利潤的疫苗生產商也會採取「價高者得」的做法,把疫苗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
但最須接種疫苗的卻是支付能力有限的低收入國家民眾。由於公共衛生系統落後,這些國家無法有效追蹤、隔離和治療受感染者,疫情失控的可能性更大。
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教授受訪時擔憂地說:「如果沒有事先就共享疫苗的方案達成共識,疫苗的分發將演變成一場醜陋的地緣政治鬥爭,結果會有更多人因此喪生。」
全球疫苗聯盟執行長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早前在《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中也指出,疫苗能否遏制新冠大流行,取決於是否每個有需要的人都能接種。
謝淑麗認為,現在是時候就共享疫苗的公平方案達成共識。她說:
「每個國家當然都想把疫苗留給自己,但如果我們要恢復商業活動和旅行,我們會希望其他國家的熱點地區,尤其是貧窮的國家也能得到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