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據新加坡統計局五年一度(2017/18年度)的家庭開支調查報告,一個家庭平均每月在食物上花費1199元,是各類家庭開支中最大的一塊。
可是對於33歲的黃馨儀來說,除了牛奶、芝士、肉和雞蛋,家中的食物基本不需要花錢。
2019年一次偶然的「垃圾搜尋」(dumpster diving),讓黃馨儀第一次接觸到「不消費主義者」(freegan)的生活方式。從小就對減少浪費感興趣的她意識到,「減少浪費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那些原本會被丟掉的食物」。
根據國家環境局的數據,2021年新加坡共有81.7萬噸食物浪費,其中15.4萬噸被回收,占比僅19%。
日漸壯大的不消費主義群體正是本地食物回收的主力軍。過去幾年,黃馨儀多次參加不消費主義者組織的「食物拯救」(food rescue)活動,自己獲取足夠的食物後,還會幫忙將多餘的食物分給社區有需要的人。
成為不消費主義者之後,黃馨儀得以嘗試以前不會接觸的菜肴,例如豬心臟。通過上網研究食譜,再加上自己的創意煮出來,黃馨儀解鎖了許多以往不曾發覺的美味。
不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也漸漸改變了黃馨儀看待世界的心態。「這是一個資源充足的世界,不論是食物,還是機會和資源,關鍵在於你如何發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