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我學美術朋友一個問題,學美術到底有什麼用?
朋友當時告訴我一個答案至今記憶猶新:「它培養了你對這個世界的藝術,歷史文化的理解,小到還能改變穿衣搭配。繪畫能成為孩子的另一個世界。」
面對眼花繚亂的培訓機構,我們該如何選擇?今天我們邀請到獅城辣媽的忠實粉絲——陽媽分享一下她為女兒選擇美術機構的心得!

陽媽,從教13年,資深教育工作者,先後擔任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大型幼教機構行政總監。
2年前,陽媽和孩子(今年6歲)來到新加坡。陽陽從2歲10個月就開始學畫畫,與其說是學,不如說她在玩。

(6歲的陽陽,開始畫畫有模有樣了~)

(上課的作品:海天一躍)

來新加坡的這2年多,陽陽沒有停止過上美術課,但是陽媽始終不滿意。新加坡市面上的大多培訓班都是在「教」孩子畫畫。常見的就像如下:
老師把樣板貼在黑板上,然後鼓勵大家照著畫。
大家一邊畫,老師一邊指點:
「你這裡畫的不對,你看看黑板。」
「XX,你怎麼不看老師的畫呢?」
有時候甚至直接拿起小朋友的筆,幫他畫:你看這裡應該是這樣畫的。
下課後,一個班級的孩子都畫得一模一樣。這哪裡是教畫畫,根本就是在製造機器。
在這樣機械化的教學下,孩子很快就會失去想像力,他們會認為:太陽應該就是黃色的,房子應該就是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方塊組成。不要懷疑培訓班的殺傷力,不要高估孩子的想像力。
她感到著急又無奈,有一天在獅城辣媽群里看到有媽媽推薦Tree Art,初步了解了他們的課程理念,以及外出寫生活動。親自帶娃試課後,一下子覺得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美術學校!

(陽陽上課時認真的樣子,她樂在其中)

每次課程後,老師會讓小朋友在課程前分享創作的故事
是什麼樣的理念吸引陽媽呢?
蒙特梭利教學——以孩子為主體
陽媽是一直是做蒙特梭利教學的,也是非常認可以孩子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在教學中,老師只是孩子的引導者和觀察者,而非指揮者。
Tree Art的教育理念正是這個為基礎,崇尚激發孩子思維的學習模式,她認為這間機構的兒童美術學習與理念高度契合。

(陽陽6歲作品——城市裡的大巴車)
Tree Art每6個月還會對學生進行一次全方位測評,根據孩子當前的水平進行課程設計和調整,而不是孩子入學以後,就跟著統一的模板學習。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能力、認知都是有差異的,課程設計需要因人而異。
給孩子足夠自由發揮空間
關於美術的學習,家長們總期待孩子每堂課能拿出像樣的作品!陽媽說其實家長給的評價標準卻總是很單一:畫得像!畫的工整!
其實這是我們對美術學習最大的誤解!在Tree Art學習的時候,陽陽可以大膽發揮,她有自己的想法。

創新課程:給孩子不同材質和工具去體驗
陽媽發現在新加坡傳統的美術培訓機構側重使用蠟筆和水彩進行臨摹,有些局限的孩子的想像力和對美術的認知。
Tree Art的每次課,材質和工具都不一樣,而且會採用眼、耳、鼻、舌、喉帶孩子去探索世界,這點陽媽很看重。











著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想像
在Tree Art上課期間,她的女兒每次下課都不想離開,總是意猶未盡的感覺。
問她為什麼?孩子說:「因為這裡好玩!」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好玩中也包含了孩子對這裡的濃厚興趣。陽陽說在這裡上課,可以盡情的用顏料、粉彩筆、毛筆、親子泥等等材料來畫畫和做手工,老師不會要求小朋友必須跟著她做。

她和老師講了自己的創作思路時,老師都會支持她,也會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她。
這裡也可以看到,老師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創作靈感的保護。
最重要的是,她女兒還非常期待老師帶小朋友們去外面畫畫(寫生)。




特有的DSA(新加坡直接收生計劃)美術課程
新加坡的DSA(新加坡中學直接收生計劃)是指讓有特殊才藝的學生擴大升學途徑,讓學校將焦點放在肯定學生在特定領域的才華,也就是中國指的美術特長生。
技多不壓身,陽媽也是有考慮把孩子往專業道路上發展,雖然現在陽陽才6歲,她計劃先培養娃的藝術的感覺,確實有天賦的話,也是會讓陽陽往DSA方向發展。正好Tree Art也是有DSA美術課程,一舉兩得~

陽媽有話要說:
奉勸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報美術班!家長需要對比和衡量。
我選擇以玩的方式讓孩子學習美術,玩各種美術材料。其實在芬蘭、德國、美國、日本,這些教育大國,無一不是秉承這樣的教育原則。
Tree Art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學習知識、培育心智,在雙手與物質的不斷摩擦中閱讀世界,引導孩子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像藝術家一樣工作,像藝術家一樣生活!

Tree Art目前在新加坡有3間分店,可以找離家近的帶孩子去體驗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