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黃車ofo和摩拜單車,這兩家乘共享經濟大勢一度被資本和媒體熱捧為獨角獸的公司,經年此際,可謂風頭正勁。
小小的單車借網際網路發力,瞬間占領了各國都市的大街小巷,作為初創企業,ofo和摩拜一度成為新聞熱點,估值超過20億美元。
不過,短短數月,翻天覆地。
」
教授簡介
Sumit Agarwal | 艾格華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席教授
商學院金融系主任
美國·威廉康星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房地產金融、行為金融學、家庭理財、金融法規等

當共享單車的熱潮退卻之時,這兩家小巨頭同樣在壯觀的退潮中顯得引人注目,或許已幾近坍塌。ofo瀕臨破產邊緣,摩拜近期也宣布從新加坡及其他亞洲市場撤離,退守中國本土市場,以試圖療傷,鞏固內部治理。
究竟發生了什麼,致使這些估值剛被資本垂青不久的公司被迅速被拉下神壇?
這種現象不僅僅在共享單車企業發生。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行業,有著許多相似的案例。這些初創企業彼時還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能夠獲得數十億美元的估值,然而數月之後,一切化為烏有。
多數失敗並非由於外部條件或是其他不可預見的意外,而是在於公司的商業模式或自身經營能力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或者說,有些因素是決定估值的核心。
估值到底應該是什麼?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高估值的初創企業表現出色,不負眾望。有的公司以一向穩定甚至是出色的業績證明了自身的實力。
然而,在某些方面,這些成功卻帶來了更多的困惑。這就帶來了一個明顯的問題:估值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尤其是,估值對公司來說,是否真的有價值?

共享單車「墳場」
在幾十年前,企業的估值是基於事實依據得出的——如成本、產品產量、銷售和現金流。估值取決於資金流量。
但現在,科技熱潮幾乎顛覆了這一切。
如今,估值往往會取決於創意、鼓舞人心或是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其他模糊的概念。
其結果是,一家公司所謂的「價值」,往往來自獲取關注、博人眼球的程度,以及公司創始人的大肆吹捧,比如其所謂革命性產品將如何大受歡迎。
換句話說,這樣的估值基於公司的預期增長。然而,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美好願望的落空。
矽谷的那家「神話」
介紹一個典型案例,估值已經吹爆了的矽谷生物科技神話——Theranos,這家以「一滴血驗百病」的企業幾乎矇騙了整個矽谷。現在這家公司已經不復存在了,不過其創始人正是憑藉公司的虛高估值短短几年間成為矽谷寵兒的。故事後來還被HBO拍成了紀錄片。
Theranos是由史丹福大學的輟學生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創辦的醫藥初創企業。這家公司曾吸引了超過7億美元的投資,用於研發一款名為「愛迪生」的家用可攜式驗血機,該產品做出了將顛覆預防性醫藥領域的大膽承諾。
Theranos及其創始人發表了精彩的演講被很多媒體競相報道,受到眾多知名投資者的熱捧。
該公司被奉為「醫療健康行業的蘋果公司」,創始人霍姆斯甚至還會穿著那具有標誌性的黑色高領衫,來模仿史蒂夫·喬布斯的著裝風格。
公司的估值在2014年達到頂峰,超過了100億美元。

霍爾姆斯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最終被證明是一場騙局
不過一年後,《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調查揭露了該公司「突破性」技術背後的真相。在所有的炒作背後,在保密牆的後面,這家公司所做的那些號稱是由「愛迪生」完成的測試竟然是常規醫療設備完成的。
Theranos公司迅速土崩瓦解,公司創始人和高管目前面臨著欺詐的指控。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高估值的初創企業都像Theranos一樣具有潛在的欺詐性,也不是所有失敗的高估值企業都存在違法行為。
但是,矽谷這家公司的確給估值和推動估值的各方力量敲響了警鐘。
獨角獸教訓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過去十年,銀行利率幾乎為零,這驅動著眾多興奮的投資者懷揣現金尋找「下一個風口」。
高得嚇人的估值霸占著新聞頭條,而這種狂熱讓「快速做大」成為很多企業的發展戰略,占據市場份額,忽視或者模糊營收增長等關鍵基礎,進而導致盲目自信。
一個「獨角獸生態系統」由此而生,這些「獨角獸」們因為沒有上市,所以不需披露公司運營細節,不用與分析師交談,自然也不用公開企業帳目。在這種高度不透明的情況下,一如Theranos的案例所示,欺詐的可能性陡然增高。
當然,過度投資並非什麼新鮮事。17世紀的荷蘭就曾經歷過「鬱金香狂熱」的大起大落。但在我們今天看到的案例中,科技在推動炒作傳播的範圍、速度和規模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共享單車從繁榮至蕭條的故事中,許多公司所謂的商業模式,都是建立在能夠收集大量寶貴用戶數據的承諾之上。
他們依靠靈活的社交媒體推動營銷活動,對市場份額你爭我奪,用單車淹沒了城市……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廉價、笨重、不可靠、缺乏維護的單車,根本無法建立其任何忠實的用戶群。他們當然也沒有預料到,當局會因為街頭散亂的單車,而打出整治的重拳。
除此之外,這些公司無法建立進入壁壘,任何參與者都能夠輕鬆進場。投資者們對共享單車的狂熱,吸引了一家家公司加入這場狂歡,讓競爭變得空前激烈。
這些問題可能會破壞他們最初的商業模式,現在看來相當明顯。但事實上,正如一位中國的共享單車公司創始人在去年年底告訴路透社的那樣:「現在看來,共享單車是最愚蠢的業務,但中國的聰明人當時都急著想要加入。」
無疑,我們從中學到的教訓是,決不能迷信估值。
如果你發現自己面對一家估值極高的初創企業感到眼花繚亂,然而這家公司卻沒有一分錢盈利,那麼要聰明地記住關於獨角獸的一件事——獨角獸終究還是神話生物。
文章英文版What’s the value of valuations?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Think Busines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作者:Sumit Agarwal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座教授
翻譯:楊嘉銘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