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新加坡的詐騙案件數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共報告了46,563起,較2022年的31,728起增加了46.8%。儘管當局和媒體頻繁發布警告,詐騙案件依然在上升。警方數據顯示,2023年詐騙受害者的總損失為6.518億新元。

為何新加坡人遭受的損失如此嚴重?有學者分析認為,新加坡人均財富較高,更容易成為詐騙團伙的目標。此外,發達的網絡科技也是人們易受騙的重要原因,就連前總理李顯龍也曾接連收到詐騙簡訊。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常見的詐騙類型和詐騙手段,希望小夥伴們看完後可以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01 常見的詐騙類型

圖片源自 STRAITS TIMES
求職詐騙
求職詐騙是最常見的詐騙類型,2023年報告了9,914起案件,受害者損失至少1.357億新元。這些騙局通常假裝提供可以在家完成的網上工作,詐騙者通過WhatsApp或Telegram等應用,冒充知名平台或營銷公司的工作人員,製造緊迫感,加入聊天群組,展示其他成員的評論和收款截圖以「證明」工作真實性。最初支付佣金以吸引受害者,誘使他們轉出更多錢以獲取更大單的「工作」。

電商詐騙
2023年電子商務詐騙案件翻倍,報告了9,783起,比2022年的約4,700起大幅增加。這類案件中,騙子會冒充賣家,在線上平台如Amazon、Facebook、Telegram和Carousell等,為各種產品促銷,或直接提供折扣來吸引受害者。當受害者被吸引後,他們就可以通過電商軟體直接聯絡賣家,一旦確定價格和購買詳情,受害者就會被要求通過PayNow轉帳到騙子的帳戶。受害者往往在沒有收到貨品或是賣家失聯後,才驚悉自己上當。

冒充他人或機構詐騙
2023年,此類詐騙案件顯著上升,尤其是冒充移民局、衛生部、大使館和海關的電話。尤其假冒移民局的詐騙案激增,騙子聲稱受害者的護照、身份證或公民身份申請出現問題,或個人信息被用于海外非法活動。移民局強調,他們不會通過電話或簡訊要求公眾匯款、提供驗證碼、點擊連結或安裝第三方軟體。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立即掛斷電話,隨後通過官方網站的電話或郵件聯繫工作人員進行核實。

銀行相關釣魚詐騙
騙子在銀行簡訊頁面插入詐騙信息,發件人顯示銀行名稱,容易讓公眾放鬆警惕,導致受騙。受害者登錄銀行頁面後輸入電子帳戶信息,騙子便可悄悄轉移資產。此外,詐騙者還冒充銀行職員索取個人資料,包括一次性密碼、銀行卡號和身份證號碼。警方提醒,如遇此情況,應先與銀行確認,發現是詐騙後可直接屏蔽相關信息。

一旦受害人上鉤,騙子就會進一步提供其他的工作,要求他們在詐騙網站開設帳號並把錢匯入指定的銀行戶頭。受害人一般在發現無法從戶頭提取佣金或騙子失聯後,才警覺受騙。
投資詐騙
詐騙者會通過承諾高回報投資來誘騙受害者,受害者付了錢後往往期望得到更高的收益,最後卻得到很少或根本沒有回報。根據聯合早報的報導,投資詐騙也是總涉案金額最高的詐騙類型。

02 常見的詐騙套路
01要求立刻匯款
許多騙子一開口會利用話術進行各種施壓,不給受害者冷靜考慮與核實的時間,要求受害者立刻匯款。
02索取個人資料
騙子會在電話里向受害者索取許多私人的重要信息,例如名字、生日、身份證號碼、國籍和常用聯絡號碼,並且聲稱能夠協助解決受害者現在遇到的問題。
03要求對外保密
騙子通常會要求受害者將這件事對親人、朋友保密,以防受害者的親友識破騙局。
04偽裝成本地來電
許多詐騙電話都是看起來是本地號碼的8位數字電話號碼。但是,如果看到電話號前面還有一個前綴「+」,我們就得多加小心,因為這很可能是偽裝成本地來電的境外詐騙來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本地電話,來電顯示是沒有「+」的。而騙子們的套路這幾年也升級了,有些詐騙團伙的電話已經不再開頭為+65,甚至發件人的暱稱還會是「MOH」這種官方機構的名稱。

05冒充政府機關
許多針對中國公民的詐騙中,犯罪分子冒充中國或新加坡政府部門,要求提供個人帳戶信息。他們通常以嚴肅的語氣聲稱正在調查與受害者有關的跨國犯罪,威脅可能影響其出入境和居留權,要求匯款解決問題。遇到此類情況,務必冷靜,及時撥打官方電話核實。注意,新加坡政府機構的電話通常以「6」開頭,而「8、9」開頭的多為個人手機。而且中國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電話或社交平台辦案,也不會提供「安全帳戶」進行遠程轉帳。
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是剛來新加坡不久的話,或者身邊有剛來新加坡的朋友,都很可能是騙子的重點目標。遇到類似的套路不要慌,採取行動之前冷靜思考,一定多問問周圍的朋友。
03 如何應對電信詐騙
冷靜核實
面對猝不及防的詐騙來電,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撥打反詐騙熱線 1800-722-6688 查詢核實。如果已經造成重要資料泄露與財產損失,可撥打 999 報警。如遇到跨境危險,也可以撥打中國駐新加坡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緊急求助電話:+65-64750165 (24小時)。
保管重要信息
在接到不明電話時,請務必謹慎,不要隨意接聽或回撥,也不要輕易泄露個人資料。銀行用戶名、密碼和一次性密碼(OTP)等信息都是犯罪分子利用的目標。平時也應避免向他人泄露銀行帳號和電話號碼,以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捲入電話詐騙。
對可疑號碼提高警惕
在接聽電話前,建議仔細查看來電號碼,特別是以「+」號開頭的可疑來電,需要提高警惕。同時,可以下載官方推出的防詐騙APP:Scam Shield。這款APP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識別可疑簡訊,並自動查詢來電是否屬於已知的詐騙號碼。如果發現號碼曾被舉報,APP會自動屏蔽該號碼。

分辨政府信息
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政府機構均以gov.sg的身份向公眾發送簡訊。無論哪個政府機構發出的簡訊,手機上顯示的發送者都會是gov.sg。簡訊開頭會顯示發送機構的全稱和內容,所有gov.sg簡訊為單向通知,公眾無須回復。

結 語
以上就是關於新加坡電信詐騙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工作學習在外,小夥伴們一定要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