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日前宣布,將從2025年起提高公司聘用外國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士的薪資標準,使得申請EP就業准證(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員月薪門檻從目前的5000新元提高至5600新元。這一舉措旨在確保外籍雇員質量,促進本地人才的公平競爭環境。隨著這一變化,新加坡的各類簽證門檻逐步提高,表現出對人才資源的高度重視和管理。

作為一個人口中約30%為非本地居民的國家,新加坡一直以來都在精密設計和實行其人才選拔策略。與產業的緊密相連是其中一大特色。新加坡人力部負責核發各類簽證,除了對外籍人才的薪資要求提高外,還引入了計分制度。新加坡移民公司楹進集團表示申請者需要在月薪、學歷、企業員工多元化及支持本地僱傭等方面進行 評估,取得至少40分才能申請成功。隨著年齡的增長,申請人的收入要求也逐漸提高,如年齡在40多歲的申請者,月收入至少需要達到1.07萬新元。這一制度的實施旨在確保申請人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和貢獻價值。
除了專業人才簽證(EP)和中階技能簽證(SP),新加坡還為特定領域的人才和創業家提供EntrePass、Tech.Pass等簽證。這些簽證的發放往往與經濟發展局定調的重點商業活動密切相關。例如,新加坡鼓勵先進位造和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因此這些行業的公司對於申請外國人工作簽證往往更有利。新加坡的嚴格篩選機制確保了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成為他們的優先選擇。
另一個新加坡選才策略的特色是優先保障居民權益。在疫情暴發期間,新加坡政府迅速鼓勵企業優先雇用本國民,外國人簽證到期後不予續簽,短短兩年內,新加坡的人口減少了25萬人。此外,新加坡在待遇上明確區分公民和非公民,以避免對基層社會造成衝擊。例如,只有公民可以購買價格較為實惠的組屋,購房印花稅對於新加坡公民只有4%,而對外國人則高達60%。
此外,新加坡的移民制度一直以來保持神秘,沒有公開獲得永久居留的標準。新加坡轉永久居民的制度不透明,申請者的申請僅能在新加坡相關部門的裁定下獲得。這一政策使得新加坡只對頂級人才敞開大門,對於一般的人才來說,雖然申請工簽較為容易,但要成為永久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運氣。新加坡利用不透明的移民制度,吸引了許多外籍人才為國效力,同時也為新加坡贏得了更多的青睞。
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始終吸引著大量外國公司在此設立地區總部。然而,外國勞動力的持續增長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截至去年6月,新加坡的外國勞動力總數約為150萬,其中持有就業准證的外國人占比較高。新加坡政府在不斷提高簽證門檻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本地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以保障本地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雖然新加坡不斷提高簽證門檻,但對於那些具備頂級技能和資質的人才來說,這裡依然是一個值得奮鬥的舞台。新加坡的人才選拔策略精細而嚴格,保障了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社會秩序。隨著新加坡逐步提高簽證門檻,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將受益於這一政策,使得新加坡繼續保持其作為國際人才聚集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