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洋大學牌坊頂部的原裝藍綠色調琉璃瓦,歷經70年的歲月洗禮,部分已褪色或壞損。為了修復這座國家古蹟,南洋理工大學在諮詢國家文物局後,拆下牌坊頂部所有原裝瓦片,並以複製瓦片替代。

矗立在裕廊西93街的前南洋大學牌坊,去年初開始進行修復,目前已架起建築鋼架,工程預計今年第一季內完成。(唐家鴻攝)
工程料今年首季完成
牌坊維修工程預計2025年第一季內完成。狀況良好的原裝瓦片已被保留,日後可能會在校園內展示。
前南大牌坊矗立在裕廊西93街一個私人住宅區旁,維修工程去年初展開,牌坊目前完全被建築鋼架圍繞,四周也設立圍欄,避免公眾靠近。
這座牌坊在1955年前南大創辦時就已落成。它以華族傳統復興式建築風格打造,曾是舊南大的入口處。牌坊頂部的瓦片,每個都鑄有「南大」字樣。
牌坊在1998年,同華裔館(前南大圖書館和行政樓)、南大建校紀念碑被列為國家古蹟。
瓦片將由南大美術與文物館保存
供作歷史參考資料
南洋理工大學發言人就牌坊維修工程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校方定期對前南大牌坊進行清理和檢查,以確保它獲得良好的維護。

裕廊西93街的舊南大牌坊。(檔案照)
「前南大牌坊頂部的瓦片當中,一部分已褪色或破損,校方徵詢文物局的意見後,將所有瓦片拆下,並以一模一樣的複製瓦片替代。拆換下來的原裝瓦片當中,狀況良好的被保留下來,經過清理後,由南洋理工大學美術與文物館保存,供作歷史參考資料。」
發言人強調,有關的維護和修復工作都是根據文物局的維護文物指導原則,以謹慎的方式展開。
南洋理工大學美術與文物館(前稱南大博物館)於2008年成立,館藏以當代藝術與東南亞藝術為主,平日所展示的作品擺置在校園各處。
修復牌坊前遭雷電損壞蚩吻等
除了替換瓦片,校方也對牌坊進行其他方面的維修,包括修復之前遭雷電損壞的蚩吻(即牌坊頂部脊樑兩端的裝飾性雕塑)、維修建築結構上出現的微細裂紋和剝落的石灰,以及安裝新的避雷系統。
1955年創辦的前南洋大學,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它當年建於福建會館所捐贈的土地,主要由本區域華社發動的社會募捐所籌建,當時是東南亞第一所民辦的華文大學。
已故先驅人物陳六使於1953年宣布捐獻500萬元充作南洋大學建校基金。他當年也以福建會館主席名義宣布,福建會館捐獻裕廊路的土地,作為南大建校的校園。
隨著新加坡語言政策改變,舊南大在1980年關閉,與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府於1981年在關閉後的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重組為今日的南洋理工大學。
1975年畢業於前南大經濟系榮譽班的戴文雪(73歲)樂見牌坊即將完成修復,也對部分拆換下來的原裝瓦片獲得保存,感到欣慰。他說,由於牌坊高聳,他之前沒有機會近距離端詳過頂部的琉璃瓦,希望這些瓦片未來有機會展示。
「前南大牌坊是一座很有氣勢的建築結構,當年南大生出入校園必定經過它,至今對它仍有深厚的情感。希望南洋理工大學能在校園設定一處,展示保存下來的瓦片以及其他與前南大有關的文物,通過文字說明,更全面地講述前南大的故事,以及它與南洋理工大學的歷史淵源。」
文:許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