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國會了,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新鮮事。 工傷意外下降
自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法令生效以來,新加坡的工傷意外死亡率已明顯下降,從2006年每10萬名雇員中的3.1,銳減到目前約1.0。
人力部正在繼續努力實現2028年的目標,即工傷意外死亡率降至每10萬人少於1的水平。

全世界只有四個國家(英國、荷蘭、瑞典及德國)的工傷死亡率一直低於1.0,沒有一個亞洲國家能持續做到這一點。
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標準適用於私人和公共領域,人力部在處理有關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的事故時都會保持公正,無論是在檢查或採取適當執法行動方面。
政府對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極為重視。人力部會徹底調查每一起死亡案例,一旦發現有違法行為,將毫不猶豫採取行動,這包括起訴涉案機構或組織、須負起責任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個人。
根據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法令,涉案機構和個人可分別面對最高50萬元和20萬元的罰款,個人還可被判監禁最長兩年。
取締非法出租屋
過去五年,建屋發展局平均每年取締115起違例出租組屋案例,包括對付那些住戶人數超出頂限的屋主。
儘管建屋局今年起暫時放寬組屋住戶人數頂限,允許四房式或更大組屋的可住人數比去年的六人增多兩人,但建屋局會繼續嚴厲對付違例者,並依據違規的嚴重程度,對屋主發出書面警告,或處於罰款,或強制收回違例情況最嚴重的單位。

截至2023年11月,整間出租的組屋單位約有5萬8000個。其中,16%的單位住著六名無親屬關係的租戶。他們當中,約九成租戶為非居民,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
過去五年,在接到的組屋鄰居滋擾案例中,涉及租戶的僅為1.5%。
另一方面,過去五年,平均每年有244個私人住宅業的住戶人數超過頂限,而被市區重建局取締。
政府上個月底宣布暫時放寬組屋和私宅的出租條例,未來三年里,較大型單位可出租給最多八名租戶,之前最多只能租給六人。此舉是為了更好地應付租賃市場需求。

儘管組屋和私人住宅的租金近期出現平穩的情況,但預計短期內,租賃市場依然強勁。去年第三季的組屋和私宅租金漲幅,分別從第二季的3.0%和2.8%放緩至1.9%和0.8%。
除了打擊洗黑錢和恐怖主義融資,律政部擬制定新法,對擴散融資加強監管。
打擊擴散融資
法案主要針對寶石和貴金屬經銷商、放貸商、典當商和法律人員。除了要求他們識別、評估和減輕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風險,他們也須在更新後的FATF標準下,打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融資(proliferation financing)。
若法案通過,當局將修訂寶石和貴金屬(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法令、律師專業法令、放貸人法令,以及典當法令,以符合FATF打擊擴散融資的最新標準。
其中,法案將修訂寶石和貴金屬(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法令,以加強對經銷商的監管制度,並提高運營效率,同時減輕經銷商的監管負擔。
法案也將對放貸人法令和典當法令進行額外修訂,以防止犯罪者獲得相關執照,或在相關業務中擔任要職或掌權。
修訂死產與出生法案
國會已三讀通過死產與出生(雜項修訂)法案,允許父母在胎兒死產的一年內為死胎註冊名字,紀念與他們離別的孩子。
由於移民與關卡局需約兩年的時間完成更新相關係統,父母在過渡期間可申請一份出生紀念證書。移民局自去年10月起,已開始為這群父母簽發出生紀念證書,至今已發出51份。

希望通過修法讓面對胎兒死產傷痛的父母,能有一個方式紀念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他們療愈傷痛。
修訂法案為2021年制定的生死註冊法令,添加條文允許死胎父母在死產的一年內為孩子註冊名字。由於移民局也得同時進行其他更緊急的系統提升工作,當局估計需要兩年完成有關的系統調整,為死胎父母給孩子註冊名字做好準備。父母在過渡期間,可申請一份出生紀念證書。
法案通過後,死胎的定義也將從妊娠期22周改為24周。本地專家就早產兒存活與發病率展開的研究顯示,24周出生的嬰兒一般有50%的存活率。現有的死胎定義使一些父母對胎兒的存活率產生誤解,以致他們對22周或23周早產兒的存活率有過高期望。
過去10年,僅有一名嬰兒在22周出生後,得以生存。這名女嬰於2018年誕生後在醫院治療,166天後才出院,但這類「奇蹟」屬極少數。內政部與衛生部檢討後,修改死胎的定義,這也與終止妊娠法令(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ct)准許墮胎的期限一致,同樣為24周。
孫雪玲強調,法案通過後,照顧未滿24周誕生的早產兒的醫療準則不會改變。
若胎兒可能在22周至24周出生,醫生會向父母解釋初生兒存活率和嚴重併發症等風險,協助他們做出相關決定。
1萬多學生參與AI計劃
近1萬7000名學生申請參加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計劃(AI Singapore)的人工智慧學生外展項目,約半數是中學生。
報名參加計劃的學生有52%是中學生,11%是理工學院學生,3%是初級學院學生,11%就讀直通車學校,其餘23%是大學和工藝教育學院學生。
2022年,教育部通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以及創新與企業資助計劃撥款180萬元,支持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計劃(AI Singapore,簡稱AISG)推出的人工智慧學生外展項目。預計超過1萬5000名學生可從這個為期三年的計劃中受益,學習和掌握人工智慧知識與技能。
教育部在學校通過適合個別年級的學習項目,建立學生對人工智慧的認識,教導學生如何安全且負責任地運用人工智慧。學生也學習網絡安全技能,認識如何分析信息、辨識假新聞。除了在籍學生,工作人士也可以進修人工智慧相關的培訓課程。

教育部通過學生學習平台為所有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學生不僅能上網完成教師分配的作業,也可以使用平台上廣泛的學習資源,通過這樣的平台確保學生獲得應有的學習機會。學校也確保學生有所需的學習配備,在冠病疫情期間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電腦,讓他們在居家學習期間也能繼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