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和消費觀念太「放飛自我」?愈來愈多年輕人因債務問題求助

2023年11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本地債務輔導組織發現,有越來越多新加坡人尋求債務輔導,同時求助的人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債務輔導組織興起社區關懷(Arise2care Community Service)過去兩年接獲的求助者增加了50%。

該組織指出,過去這類欠債者多數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如今卻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跡象。

31歲至40歲年齡層已成為該組織輔導的第二大群體,約占29%,只比41歲至50歲的30%稍低。

與此同時,該中心也接獲不少20歲出頭,乃至更年輕的欠債者求助。

疫情期間,不少人失去工作及收入,存款不足以應付支出而被迫貸款,是原因之一。

但年輕人因投資和過度消費而借款,也是必須留意的現象。

新加坡年輕人受快速致富觀念的影響,投入加密貨幣或股市等較高風險的投資項目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甚至採取槓桿方式投資(類似借錢投資的概念),結果引火上身,反而欠下一屁股債。

此外,年輕人更傾向及時享樂,以花未來錢的方式消費,也讓本地年輕一代的債務問題有惡化趨勢。

債務輔導組織指出,本地因陷入債務困境而求助的欠債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跡象。(Pixabay)投資手法更激進

不少金融機構的調查顯示,相對其他「前輩」,本地年輕一代更敢於做夢,尤其渴望提早退休以及享有優渥的退休條件。

例如,華僑銀行去年8月的一份調查發現,20多歲至30多歲的年輕人普遍希望在58歲退休,這比他們的父母輩早了七年,且還希望能在退休時擁有更優質的生活方式,例如住私宅、開豪車、聘請傭人,以及每年至少兩次出國旅遊等。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年輕人往往在投資方面更為激進,希望能快速致富存夠錢。

但在經濟起落劇烈的近幾年,過度激進的投資策略卻反而更容易讓人吃虧。

華僑銀行本月公布的2023年度財務健康指數顯示,Z世代(Gen Z)和較年輕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今年投資陷入虧損的比例最高。

該報告分析,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年輕人沒有進行仔細的相關研究。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年輕人只透過社交媒體管道和聊天群組獲取投資建議及相關消息。

南洋理工大學一項針對200名30歲以下年輕人的調查也發現,相對於其他較年長人士,年輕人更願意拿出更多的存款進行投資,超過一半的人已取出30%至50%的存款進行投資。

這也讓他們在整體經濟不佳的時候,面臨更大的打擊。

年輕人的財務負擔相對單純,不一定像其他年齡較長者有房子、家庭和小孩方面的開銷,加上職業生涯還有很長的跑道,追求較高風險,但回報率也更高的投資無可厚非。

但再激進的投資策略也有一些底線不該觸碰,例如將過多的收入和存款投入波動較大的高風險投資,或選擇性質更趨近於賭博的投資項目。

但近年來各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種網絡投資「大師」,讓這種不計後果的快速致富理論,成為年輕群體的熱門話題。

許多人生怕落人之後,紛紛以不符合財政紀律的方式投入高風險投資。

前幾年紅極一時,但如今已走下神壇的加密貨幣就是一例。加密貨幣橫空出世時,動輒以倍數計的回酬讓不少年輕投資者陷入其中。

但隨著泡沫爆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接二連三破產,加密貨幣市場崩盤,不少人血本無歸。

此外,疫情期間因居家上班成為主要工作模式而受益的許多跨國科技公司,股價蒸蒸日上,堪稱是「隨便買隨便賺」。

這場股市狂歡,讓為數不少不曾經歷90年代金融風暴,甚至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年輕人得意忘形,以超出個人範圍能力,不惜犯下各種投資大忌的方式進行投資,最終因科技股從2021年的高峰迴跌而燒到手指。

曾盛極一時的加密貨幣平台FTX去年11月宣告破產,聯合創辦人弗里德在美國還被提控詐欺等罪名。(路透社)更容易進行能力以外的消費

在消費方面,年輕一代也更易出現「放飛自我」的狀態。

年輕世代把信貸視為一種提升生活方式的工具,卻可能忽視了這些透過信貸所堆砌的短暫快樂,日後終究是要償還的。

星展銀行今年7月的一份報告指出,該銀行26歲以下客戶的卡債是所有年齡層中增長速度最快的。

新加坡信貸中心(Credit Bureau Singapore)的數據也顯示,去年本地21歲至29歲人口信用卡延遲付款或違約的狀況都有所增加。

信用卡如今的門檻更低,但這可能對那些無法負責任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的年輕人帶來負面影響。

同理,年輕人更有可能因為尚未組織家庭,以及仍和父母一起同住等因素,因此在消費方面更容易「放飛自我」,對衍生的債務也較不會感到慌張。

近年來興起的「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簡稱BNPL)也被認為是年輕人過度消費的罪魁禍首之一。

這類支付方式給了年輕人一種虛假的安定感,促使他們更容易進行無節制消費,在能力範圍以外購買非必要的商品。

儘管本地的先買後付平台普遍上都是零利率,但一旦沒有及時還款,就會衍生高達5%的利息。

有鑒於此,先買後付工作小組(Buy Now Pay Later Working Group)制訂了相關業者只可允許每名顧客累積最多2000元未還款項的行業指南,除非顧客能夠完成額外的信用評估。

先買後付工作小組是在金管局指導下,由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ingapore FinTech Association)與本地業者成立的工作小組。

先買後付並非不好的機制,但如果消費者不懂得善用而陷入無節制消費,就有可能衍生更大的麻煩。(Hoolah)加強理財觀念

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陷入瓶頸,利率節節攀升,年輕一代的債務問題恐怕會進一步惡化。

部分年輕人的投資和消費習慣,彰顯了加強財經識讀能力和理財觀念的必要性,以避免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走上冤枉路。

金管局今年10月就宣布與業界合作推出基本理財規劃指南,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統一方式,鼓勵人們提早進行理財規劃。

其中的幾個重點包括個人應該預留可應付三至六個月開支的應急存款,以及將不超過15%收入用於購買保險。

該指南也建議,個人可以將收入的至少10%用於投資,為退休生活鋪路,或達成其他財務目標。

本地債務輔導組織也鼓勵人們在陷入債務困境時勇於求助,以免欠債者在壓力下行差踏錯,反而讓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918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8892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8721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721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011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840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