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歲的林成德(Lim Cheng Teck)由他的姐姐布倫達(Brenda)輔導N級考試的數學。
17歲的林成德不願讓父母離異和家庭經濟困難等挑戰阻礙他的夢想:我想學習國際貿易和商業。
這名來自瑞士小屋中學的四年級學生林成德表示,他一直想在Ngee Ann Polytechnic學習國際貿易和商業課程。
「它適合我。我喜歡這門課程的內容和想法。」
但在他上小學五年級時,父母離異影響了他的學業。林成德說,這段「悲傷而迷茫」的日子讓他小學畢業考試(PSLE)得了「不到150分」。
「在收集了我的PSLE結果後,我做了很多自我反省。在姐姐的幫助下,我開始計劃我的未來以及我將如何努力學習。」
林成德的姐姐布倫達(Brenda)是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本科生。
兄弟姐妹37歲的母親努里安娜(Nurliana)是一名清潔工
程德克的姐姐幫弟弟輔導數學,他數學很好。今年早些時候,他參加了O-Level小學數學考試和N-Level考試。
這名少年在此之前已經做得很好,從二級(技術)流轉到了普通(學術)流。
但家庭轉變帶來突然的學習曲線和分數下降,讓他接觸到了地理等陌生的科目,幾乎讓他想放棄。然而,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堅持了下來。
昨天,程泰克發現他的數學成績是1級,理科、人文、語文三等成績是2級,英語成績是3級。
他說,他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但他擔心自己是否能通過Ngee Ann Polytechnic的「夢想課程」,儘管他仍打算申請該課程。

在很多人印象中,小升初、中考、高考,從小就要面對這些嚴峻考試的中國孩子,往往有很大的壓力。
而新加坡的孩子非常幸福,功課少、時間多、壓力小。
其實我們從林成德的例子上不難看出,新加坡學習制度不僅沒有想像中的輕鬆,而且他們自小培養的「怕輸」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篩選嚴格的重重考試
為了確定學生不同的發展方向,新加坡教育部門設置了一系列考試對學生進行「分流」。
而且,學生們第一次分流在小學四年級就到來了。
這考試基本是用來選「天才」的。每年錄取不超500人,也就是全國學生的前1%。
錄取的學生可以就讀全國排名最好的九所學校特設的「天才」班(GEP),享受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而第二次分流,也就是小六離校考試(PSLE),意義就更重大了,甚至超過咱們的「小升初」考試。
新加坡小六會考
新加坡小學離校考試,又稱小六會考。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一項國家統一考試。
新加坡的小升初考試,會根據成績,分流進不同的中學。不同的中學將來也對應著不同的升學方式。
不少家長可能會覺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未免太殘酷了。

教育分流更是一種帶有因材施教色彩的精英教育,在為學習困難的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延長修習時間的同時,也為一批學習能力特彆強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使他們能接受更高標準的教育,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
對於學習特別吃力的孩子,有很發達的職業教育確保他們習得謀生技能,實現個人價值;
而對於有決心肯努力的孩子,又沒有完全將求學之路堵死,反倒培養了他們的危機意識,從小就認識到個人的發展要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他們其中也不乏逆襲名校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