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應用如今是最受本地單身者歡迎的交友方式,但也有人不滿它的效用。
紅娘公司Lunch Actually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進行約會調查,訪問了2800名單身者,年齡介於21歲至55歲。
其中,受訪的600名新加坡單身者中,有51%表示比較喜歡通過約會應用結識新朋友,比率是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高的。
在去年的調查中,受訪者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和地區,都偏好線下交友。
儘管約會應用的使用率高,也有不少人坦承對它的效用失去信心,尤其是女性。Lunch Actually昨天發表的文告指出,這個現象並非亞洲獨有,美國和英國當地的調查也有此觀察。

太注重外表或錯失潛在對象
Lunch Actually創辦人林笑岏說,約會應用雖能為單身者製造交友機會,但已不足以滿足單身者的需求。「只是刷手機尋找迷人面孔,通常不會促成相配的一對。很多時候,單身者認為刷手機和聊天很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成效甚微。」
調查顯示,本地男性基本上還是「外貌協會」,有53%看重對方的頭像照片,不太在意個人簡介(17%)或愛好和興趣(16%)。女性則多以個人簡介(35%)判斷,其次是頭像照片(28%)以及愛好和興趣(20%)。
林笑岏說,單身者太重視外表,忽略其他條件,可能會因此花太多時間與人聊天,最後才發現兩人並不相配,長此下去,會產生約會疲勞。

調查也顯示,單身者在第一次約會時,會將潛在伴侶的正面個性(55%)和擁有相似價值觀(43%)視為最具吸引力的兩個特徵。
「然而,如果他們在非常看重外貌的應用上無法順利配對,他們甚至可能沒機會見面。」
文告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說,約會應用存在一個很大的局限,它僅顯示二維信息,缺少使兩人變得相配的社交互動。
「憑個人外表等可觀測的外部特徵吸引你的人,以及與你相配的人,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人;這是在網上約會之外,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蘇文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