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Grab和Gojek企業合併的消息陸續傳開,兩家公司一直在為爭奪業務主導權而進行激烈的鬥爭,包括交通業務和外賣業務。若雙方達成合併企業,這將是東南亞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合併。

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在持續敦促兩家公司合併東南亞各地區的業務資源,以減少現金流消耗。除此之外還有不可抗拒的因素,例如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領導者之間的意見分歧。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中,可能不會達成交易。
前所未有的大裁員
Grab和Gojek都是基於交通服務的移動應用程式,後來拓展業務包括外賣送餐,線上購物,電子支付和數字銀行。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新加坡處於經濟衰退的風口浪尖,今年4月,公司逐步進行了減少運營成本的措施。

圖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ab裁員5%,即360名員工,並且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削減了20%,鼓勵員工採取自願的無薪休假作為減少成本措施的一部分。
Gojek宣布裁員9%,即430名員工,還關閉其熱門服務板塊,例如美食廣場GoFood Festival和生活方式服務GoLife,包括鐘點清潔和按摩服務。

圖源:Kr-Asia
除了裁員,Grab還將淘汰一些非核心項目再重新整合。未來將擴展其垂直交付領域,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雜貨配送服務GrabMart。目前專注的核心領域(如配送和電子支付)已經擴展到東南亞地區的八個國家,以達到適應疫情環境的目的。
儘管如此,許多東南亞地區的防疫措施和長期封鎖變成了極大的阻礙,低迷的乘搭環境使交通業務的發展岌岌可危。
而對外賣食品以及送貨服務需求的增加,並不能挽救打車業務下降帶來的損失。新加坡取消封鎖限制後,許多乘客仍會出於健康考慮對打車猶豫不決。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與疫情之前的時期相比,打車需求已大大減少,由此可見乘客在整體運營規模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年的遇到的業務瓶頸和資金虧損都加重了Grab和Gojek當前的困境。
投資方的合併意願
如果沒有疫情的衝擊,Grab和Gojek在運營和融資方面都不容小覷。總部位於雅加達的Gojek由騰訊、谷歌、Facebook等網際網路公司投資,而總部位於新加坡的Grab的投資方來自軟銀、微軟等。

圖源:Nikkei Asia
根據風險資本融資的公開信息,Grab的估值為140億美元,Gojek的估值為100億美元。
Gojek在東南亞擁有1.7億用戶,在印度尼西亞的電子支付服務每年交易額達數十億美元。Grab於2018年收購了Uber的東南亞業務迅速提升了公司的商業價值,而在今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商討向Grab投資30億美元。

圖源:The starits times
儘管如此,疫情之下兩家公司的應對措施並沒有減少投資者希望雙方合併的意願。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兩家公司縮小了意見分歧,但是最終的細節將由最大投資方軟銀集團(SoftBank)的最高領導人制定。
自從軟銀集團的孫正義先生在一月份訪問印度尼西亞,希望能促成合併,但由於兩家公司領導人之間的老派競爭和個性衝突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軟銀集團CEO 孫正義Masayoshi Son
圖源:Los Angeles Times
關鍵分歧在於:兩家公司是合併所有業務,還是Grab只收購 Gojek在印尼的業務?
Grab的CEO陳炳耀傾向於較小範圍的收購,因為如此一來Gojek在印尼的業務作為成為Grab的子公司,能掌握更大的控制權,同時也能較小的稀釋陳炳耀的個人股份。Gojek的股東們希望將兩家公司的東南亞業務整體合共,這樣在合併後他們能擁有更多業務。
作為Grab的最大投資者,孫正義的想法與 Gojek股東們的想法基本一致。目前雙方與投資方還在進一步談判。

圖源:Shopee
除了來自投資方的壓力以及業務地區的監管環境,兩家公司還面臨著市場份額的競爭,例如電子錢包ShopeePay在電子商務平台Sea的幫助下日益普及,與此同時挑戰了Grab和Gojek的商業價值。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

圖源:環球網
早在2016年,國內的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併也廣為人知,在保持品牌獨立的情況下,曾經的快的打車被激烈的市場競爭弱化,經過長期的價格大戰後雙方最終達成戰略合併。

圖源:易觀智庫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帳戶規模達1.72億。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占據中國打車APP市場累計帳戶份額領先位置。
滴滴和快的都承認一點,這也是雙方願意合併的原因:「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公交、拼車、代駕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更需要聚集移動網際網路精英人才,獨立地順應市場與用戶需求來發展。」

由此看出這次合併不僅集中了雙方的技術優勢和人才,產生更多的攜同效應,更積極地推動了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此外,還節約了地面交通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交通的擁堵。
儘管在過去的一年裡,Grab和Gojek都採取了應對措施和業務重組,整體的行業趨勢已有了不可扭轉的損失。長遠角度來看,為了在疫情之下保持經濟發展,企業合併也不妨是個新的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