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6日新加坡SACEOS(新加坡會展組織者和供應商協會)40周年慶典上,承辦方SingEx(新加坡新展展覽集團)使用了新技術,參會者不管用微信、Whatsup還是Line,都可以在一個網站上掃碼獲取對方的個人電子名片和聯繫方式。
這場活動也是SingEx運營的新加坡最大會展場館--新加坡博覽中心EXPO2.0的發布會,是第一個在新加坡完全採用全數字化登記註冊系統的大型活動。
另外,活動現場使用了用環保材料組裝的臨時「小房子」,這些空間可以根據需求快速搭建成任意大小,並且有隔音效果,比如餐廳、會議室、採訪間。 這是EXPO2.0的其中一項創新產品FleX。

新加坡博覽中心升級版的另一個創新Apex全體會議廳,有一面54米x 5米的高科技寬屏,是新加坡最長的半永久性LED螢幕。可以進行現場投票等互動。

另外,升級後的新加坡博覽中心設有自營的、能同時為2000到3000人提供食物的動能中央廚房,運用了新科技的廚房可以根據室內油煙大小調控換氣功率。不同於常見會場,Expo MAX Atria廚房提供的餐食要比盒飯的質量好很多。


另外,博覽中心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機器人幫忙打掃衛生,目前在商議階段。
MICE(Meetings, Incentives, Conferences and Exhibitions)會展產業常年位居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意識到,周邊國家競爭壓力增加,在新的消費、技術趨勢下,是時候作出改變了。
SingEX是淡馬錫控股投資公司的新加坡全資子公司,業務包括場館管理和活動組織,2018年11月競標獲得了運營新加坡博覽中心Expo MAX Atria的10年期合同。
SingEx的執行長Aloysius Arlando說,未來三年,Expo2.0預計舉辦至少750場商業活動,將給新加坡帶來100萬全球訪客。
同時SingEx也會採取措施吸引中國的會展組織者、參與者。
「不僅是中國企業對海外企業的交流,歐盟和其他地區國家也想了解中國市場。What's up和Wechat的世界,需要用技術打通溝通和社交障礙。」Arlando說。目前會場提供6種語言翻譯,也應用了可以進行語言轉化翻譯的AI技術,但Arlando認為,翻譯精準度提高還在進程中。
「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國門,了解國際規則,也準備好了進軍國際市場,新加坡是個連接國際市場的大門。」Arlando說。
另外,SACEOS與新加坡旅遊局和微信合作,在去年11月推出了一個國家級的微信小程序「智薈新加坡」,在上面用中文介紹新加坡的會展相關信息,以及告訴參會者怎麼在新加坡的商旅之餘體驗休閒項目。
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在當天活動上發言,「MICE行業正在不斷發展,並且正在採用新的活動形式,使參與者能更深入地參與、更沉浸式的體驗和更有效的建立社交、商務聯繫。新興的消費者和行業趨勢,以及更激烈的區域競爭,將對我們的會展業、其商業模式和人力需求產生影響。」
不過現在新加坡在MICE市場上面臨著周邊國家及地區日益激烈的競爭。除了老牌的MICE大國德國、英國、美國、法國、瑞士,亞洲地區的城市香港、上海、東京,以及泰國的會展業也在增長擴大。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泰國會展旅客數量達到96.78萬人,收入23億美元,已成為泰國政府發展計劃中的新增長引擎。泰國政府也在加強對會展業的投入,比如新建酒店,提高交通便利性,以及給會展業的公司和旅行社提供補貼支持。作為會展業的後發國家,泰國的會展活動舉辦成本要比已開發國家低很多。
Arlando則認為會展業的競爭一直存在,他們要做的是運用好數據分析,更精準地服務好自己的客戶,而不是泛而不精地付出努力。

新加坡是一個調動國家力量來發展商業的國家,會展業也不例外。新加坡博覽中心Expo MAX Atria是由具政府背景的新加坡港務集團投資建立的,會場直達地鐵站,就在樟宜機場附近。而新加坡樟宜機場密集的國際航線,便捷快速的海關手續、行李託運,為新加坡的會展業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稱,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由於不確定性,增速受到影響,另外MICE行業的競爭也在加強,但新加坡會展業的表現良好。2018年,MICE行業給新加坡帶來了28億新幣的收入,占到當年GDP的0.8%。
2018年,新加坡迎來近300萬名BT-MICE(商旅和會展旅遊)訪客,較2017年增長約12%。2018年,MICE行業給新加坡創造了8000個直接工作機會,和26000個其他行業的額外工作。中小企業玩家的出現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產業鏈相關的業務包括視聽和照明、貨運代理、運輸和技術等。而在數據管理和產品開發等領域,會展業也在創造新的機會和更高價值的工作崗位。
「要保持該行業的長期增長,我們需要繼續推動產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謝洪達介紹,新加坡旅遊局將設立200萬新元的基金,激勵企業在新加坡舉辦新活動,並與本地的主要活動組織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