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新加坡的大家是不是
總是一頭霧水
MRT上那些奇奇怪怪的站名
到底都是啥?

新加坡部分地鐵地圖
圖源:網際網路
什麼直落亞逸、什麼波東巴西
第一次讀的時候都怕咬到自己舌頭~
問身邊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
大多也講不明白
新加坡這些讀起來拗口的地名
到底是什麼意思~

雖然這些看不懂的地名
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活
但我們的孩子在這裡長大
作為老母親
還是希望娃們可以更加熟悉和了解
新加坡的土生地域文化
因此辣媽專門去做了一番調研
帶大家來看一看
這些奇奇怪怪的新加坡地名
到底都是什麼意思?
「新加坡」的來源
Singapore
雖然有關新加坡最早的歷史記錄,因年代久遠而難以追溯,但公元三世紀的中國史料曾將其描述為 「蒲羅中」,即 「Pulau Ujong」,在馬來語中意為 「半島末端的島嶼」。
在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中,新加坡則被稱為「單馬錫」(Tamusik/Temasek,在爪哇語中是「海鎮」或者「水鎮」之意)。
而到了公元14世紀,傳說當時巨港王子山尼拉·烏他馬 (Sang Nila Utama) 某天外出狩獵時,看到一隻從未見過的動物。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在這個發現動物的地方建一座城市,稱它為 「獅城」 或 「新加坡拉」 (Singapura),這個名字源於梵文中的 「simha」(獅子)和 「pura」(城)二字。
1819年,英國人占領新加坡之後,正式將其定名為Singapore。
新加坡地名的來源
Singapore
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混雜的國家
在地名上也非常明顯地體現這一點
來自中國的華人祖先們
帶來了漢民族和閩粵兩省的語言文化

Li Po Avenue
李白路

Tu Fu Avenue
杜甫路

Hokien St
福建路
(閩南話)

Swatow Lane
汕頭巷
(潮州話)
以民國時的郵政式拼音命名的道路:
Amoy Street 廈門街
Soochow Road 蘇州路
Tientsin Road 天津路
來自英國的殖民者們
帶來英國的皇室文化和名人地標

Queenstown
女皇鎮

Canterbury
坎特伯雷

Thomson
湯申

Raffles
萊佛士
來自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移民們
也帶來各自國家的文化地名
處處蘊含著大家對家鄉的思念~

Ceylon Lane
錫蘭巷
斯里蘭卡

Malacca Street
馬六甲街
馬來西亞

Bencoolen
明古連
印尼城市

kadayanallur
卡達耶那魯
南印度城市
還有大量代表著新加坡
早年經濟生產活動的地名

Changi
樟宜
熱帶樹名

Orchard Road
烏節
果園

Jalan Lada Puteh
白鬍椒路
馬來語

Nutmeg Road
豆蔻路
熱帶作物
雖然有這麼多
不同種族和文化的地名故事
但新加坡最有意思的地名
基本還都是和「馬來語」相關的~
新加坡的「馬來語」地名們
Singapore
# Bukit到底是個啥?#
初到新加坡,第一個會注意到的馬來文地名肯定是Bukit,徒步要去Bukit Timah,考駕照要去Bukit Batok,中部有間很好吃的食閣叫Bukit Merah View。
「Bukit」在馬來語中就是「山」的意思。
Bukit Timah中的「Timah」在馬來語中的含義是「錫」,翻譯過來就是「錫山」,但並沒有資料證明這裡產錫。不過正是由於加工和出口交易馬來半島出產的錫礦,使得新加坡的轉口貿易有了足量的增長,所以將「新加坡第一高峰」命名為「錫山」,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Bukit Merah中的「Merah」馬來語中則是指「紅色」。
所以紅山附近有一對含義相同的路名,「Redhill Road」和「Jalan Bukit Merah」,都是指「紅山路」(「Jalan」在馬來語中是指「路」,新加坡華文中多直接音譯為「惹蘭」)。
紅山似乎是因為曾經有大量的紅泥土而得名,上世紀三十年代時,紅山附近有多間紅磚廠。

# Pasir Ris為啥叫白沙?#
住在巴西立的朋友可能都有個困惑,為啥巴西立地鐵站旁邊的商場叫白沙購物中心,不遠處的「Pasir Ris Town Park」,大家也習慣稱它為「白沙公園」。

因為在馬來語中,「Pasir」是指「沙、沙洲」,「Ris」是指船旁的保護繩,「Pasir Ris」的直接含義就是「沙灘栓繩」,可能是為了貼合海邊的美景,所以翻譯就美化為了「白沙」。
新加坡還有一處與Pasir(沙)有關的知名地點,就是Potong Pasir(波東巴西)。「Potong」在馬來語中是指「切成(片段)」,「Potong Pasir」直譯就是「切沙」。這裡在20世紀初,曾是新加坡的采沙場。
# Telok Ayer又是啥?#
Telok Ayer(直落亞逸)中的「Telok」是「灣」的意思,「Ayer」是「水」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水灣」。
所以,直落亞逸街原本是沿著海岸線的,但在1878-1885年的填海工程中,它就與大海絕緣了。(原來新加坡的填海工程這麼早就開始了,大家如果對新加坡的填海歷史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辣媽下次也可以帶大家扒一扒~)

同樣很受大家歡迎的徒步聖地直落布蘭雅(Telok Blangah),「Blangah」在馬來語中意為「陶罐」,「Telok Blangah」直譯就是「陶罐灣」,因為此處海灣形狀像陶罐而得名。

# 原來「Tiong Bahru」 是墳場?#
喜歡時尚網紅店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錯過中峇魯(Tiong Bahru),這裡現在彙集了新加坡各種時髦的咖啡館和獨立商店,還可以順路逛逛著名的中峇魯濕巴剎,體驗一下新加坡傳統菜市場的魅力。

其實中峇魯(Tiong Bahru)這個地名是閩南話+馬來語的結合體,「Tiong」就是閩南話中「冢」的音譯,「Bahru」在馬來語中意為「新」,所以「Tiong Bahru」直譯就是「新墳場」。
根據1875年的新加坡報紙顯示,當時共有20塊墓地,5處屬於華人,中峇魯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