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區 房
通常與按片招生的公立學校管理制度有關。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相差越大,那麼質量較好的學校附近,其學區房價格往往就會越高。
其實家長們購買學區房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因為學區房周邊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而且地理位置相對核心,交通出行非常便利。
在華人文化中,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名校名師也是家長們趨之若鶩的教育資源。在中國很多教育資源好的城市,名校周邊學區房哪怕是老破小,也能以天價成交,這也能看出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多麼看重。

新加坡擁有著眾多世界級名校,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南洋小學……新加坡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和溝通中西文化的地理、政治位置,都讓許多希望子女走向廣闊世界的中國父母將新加坡作為一個發展陣地、提升跳板。
為了能夠讓子女方便融入新加坡的文化氛圍和進入名校學習,父母可能會選擇在新加坡購房。那麼新加坡的學校也像中國國內一樣,以就近入學為基本的招生方式嗎?新加坡有沒有類似「學區房」這樣的房產呢?

新加坡有學區房,但也不完全有。原因就在於新加坡學校的招生標準並不是以住在學校附近為唯一的要求。
新加坡小學入學由學校對生源進行招募和篩選,學生入學人數有上限規定,篩選過程分為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優先錄取符合標準的學生,直至達到招生配額。
其中對於生源要求的幾個主要條件分別是:國籍身份、與學校的關聯性、父母社會地位,父母對社會的貢獻……當出現前面幾個條件都相同的待選生源時,才會以住房與學校的距離為參考,而進行再次排序。

新加坡教育部去年9月對小學入學報名制度做出修訂,將原先的7個步驟簡化為6個步驟:
Phase 1階段:
資格:
學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有直屬兄弟姐妹目前就讀於申請的學校。
Phase 2A2A階段:
資格:
學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父母曾經是該校的學生並註冊成為校友會成員;
2.父母是學校的諮詢或者管理委員會的成員。
3.父母是學校的工作人員;
4.學生目前在所選學校的相關幼兒園就讀。
Phase 2B2B階段:
資格:
學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家長在小一入學前一年的7月1日之前,成為小學家長志願者,並在小一入學當年的6月30日之前為學校提供至少40小時的志願服務。
2.家長是該校所屬教會或會館的成員 ;
3.家長被確認為活躍的社區領袖。
Phase 2C2C階段:
資格:
學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適齡,且尚未在小學註冊的所有兒童。
Phase 2C Supplementary
2Cs(補充)階段:
資格:
學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適用於2C階段後尚未在小學註冊的兒童。
Phase 3階段:
學童身份:外國人
1.適用於已在規定時間通過教育部小學一年級新生網站提交「意向申請表格」 ,且收到教育部通知獲得小學一年級名額的外籍兒童。

從上面的幾個招生階段可以看到,小朋友入學最看重的首先是公民身份,其次是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員就讀該校,然後是父母對於社會的貢獻等等。居住在什麼地方,並不是最看重的因素。而且新加坡學生入學時填寫的住址,也不一定是自家購買的房產地址,如果是租住的,只要居住超過30個月即可。
對於大部分公立小學校,尤其是著名的公立小學,通常在第一第二階段就已經招滿人數,僅靠住得離學校近這一項優勢的外國人,也是很難有機會被錄取的。
那對於中學入學,學區房有優勢嗎?新加坡中學入學考試,招生擇校完全參照的是學生小學畢業考試的成績,住在哪裡也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所謂「學區房」對於外國人在新加坡就學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

與其盲目追求「學區房」,為孩子未來考慮的家長們,不妨籌劃一下幫助孩子加入PR或新加坡國籍,這樣會對孩子在新加坡的求學之路更有幫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