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区 房
通常与按片招生的公立学校管理制度有关。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差越大,那么质量较好的学校附近,其学区房价格往往就会越高。
其实家长们购买学区房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因为学区房周边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而且地理位置相对核心,交通出行非常便利。
在华人文化中,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名校名师也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的教育资源。在中国很多教育资源好的城市,名校周边学区房哪怕是老破小,也能以天价成交,这也能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看重。

新加坡拥有着众多世界级名校,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南洋小学……新加坡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和沟通中西文化的地理、政治位置,都让许多希望子女走向广阔世界的中国父母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发展阵地、提升跳板。
为了能够让子女方便融入新加坡的文化氛围和进入名校学习,父母可能会选择在新加坡购房。那么新加坡的学校也像中国国内一样,以就近入学为基本的招生方式吗?新加坡有没有类似“学区房”这样的房产呢?

新加坡有学区房,但也不完全有。原因就在于新加坡学校的招生标准并不是以住在学校附近为唯一的要求。
新加坡小学入学由学校对生源进行招募和筛选,学生入学人数有上限规定,筛选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优先录取符合标准的学生,直至达到招生配额。
其中对于生源要求的几个主要条件分别是:国籍身份、与学校的关联性、父母社会地位,父母对社会的贡献……当出现前面几个条件都相同的待选生源时,才会以住房与学校的距离为参考,而进行再次排序。

新加坡教育部去年9月对小学入学报名制度做出修订,将原先的7个步骤简化为6个步骤:
Phase 1阶段:
资格:
学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有直属兄弟姐妹目前就读于申请的学校。
Phase 2A2A阶段:
资格:
学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父母曾经是该校的学生并注册成为校友会成员;
2.父母是学校的咨询或者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3.父母是学校的工作人员;
4.学生目前在所选学校的相关幼儿园就读。
Phase 2B2B阶段:
资格:
学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家长在小一入学前一年的7月1日之前,成为小学家长志愿者,并在小一入学当年的6月30日之前为学校提供至少40小时的志愿服务。
2.家长是该校所属教会或会馆的成员 ;
3.家长被确认为活跃的社区领袖。
Phase 2C2C阶段:
资格:
学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适龄,且尚未在小学注册的所有儿童。
Phase 2C Supplementary
2Cs(补充)阶段:
资格:
学童身份: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1.适用于2C阶段后尚未在小学注册的儿童。
Phase 3阶段:
学童身份:外国人
1.适用于已在规定时间通过教育部小学一年级新生网站提交“意向申请表格” ,且收到教育部通知获得小学一年级名额的外籍儿童。

从上面的几个招生阶段可以看到,小朋友入学最看重的首先是公民身份,其次是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就读该校,然后是父母对于社会的贡献等等。居住在什么地方,并不是最看重的因素。而且新加坡学生入学时填写的住址,也不一定是自家购买的房产地址,如果是租住的,只要居住超过30个月即可。
对于大部分公立小学校,尤其是著名的公立小学,通常在第一第二阶段就已经招满人数,仅靠住得离学校近这一项优势的外国人,也是很难有机会被录取的。
那对于中学入学,学区房有优势吗?新加坡中学入学考试,招生择校完全参照的是学生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住在哪里也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所谓“学区房”对于外国人在新加坡就学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

与其盲目追求“学区房”,为孩子未来考虑的家长们,不妨筹划一下帮助孩子加入PR或新加坡国籍,这样会对孩子在新加坡的求学之路更有帮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