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中美雖存嚴重分歧,但仍存在許多合作機會,兩國要同時兼顧國際姿態和國內政治輿論,中國要讓世界接受自己的崛起就要學美國廣交朋友,而美國也要接受中國的存在。
據新加坡傳媒5月19日報道,李顯龍近日接受美國商會副會長布里連特(Myron Brilliant)的視像訪問,訪談5月19日在美國商會網上舉行的全球經濟復甦論壇上播放。
李顯龍強調,中美關係如果惡化,全球局勢將很緊張,小則造成擔憂,大則引發衝突,亞太地區也必將受影響。這對於大小國家都不利,對中美兩國也一樣。

回答布里連特關於中美關係可如何走上更穩定的道路話題時,李顯龍重申兩國存在許多合作機會,例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他同時認為,中美合作不能止步於氣候變化,下來還能擴展至核不擴散、公共衛生和全球大流行等議題。
但李顯龍也指出,要實現中美兩國進一步的合作,兩國必須同時兼顧國際姿態和國內政治輿論。
李顯龍認為,中國人希望變得強盛也希望獲得這樣的肯定,但必須知道如何長遠地讓其他人接受中國的強大。美國雖擁有最強大的艦隊、戰機和陸軍,但仍在世界各地廣交朋友。人們與強大的美國合作,不僅是因為畏懼它,也因為認為美國為他們留有空間,中國需要時間採取這樣的態度。
另一方面,李顯龍認為,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存在並與中國合作,「你可以嘗試影響中國,但你不能改造它。它不會變得像歐洲國家那樣,更別說是像美國。」
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及中美關係時表示,也曾表示中美兩強中任何一方如今都不可能把另一方剔除,也不可能自己倒下。
李顯龍認為,除非兩個大國決定共存,否則它們將經歷一段艱難時期,其他國家也不可倖免。從第三國的角度看,許多國家希望與鼓勵這兩個大國慎密思考,是否要認定對方是必須消滅或壓制的競爭對手。
李顯龍認為,新加坡與許多國家都與中美在經濟及其他領域,有非常緊密和廣泛的合作。新加坡不可能在中美之間選擇任何一方,在中美關係明顯惡化之際,新加坡與許多國家都共同面對進退兩難的問題。
談到中國,李顯龍指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世界各國把中國的繁榮、發展與強盛視為共存共榮的機遇,如果中國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失去這個極其重要的優勢,那將非常可惜。
一些調查顯示,各國對中國的發展方向及其方向是否對它們有利,存在極大焦慮與不安,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李顯龍說:
「我不願向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建言獻策。我相信他們都有各自的考慮。儘管如此,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中國能成為一個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國家。」
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必須尋找自己的道路,偶爾與中國或美國出現分歧時,明白這是不可避免的;有分歧也並不意味著彼此就是對手,大家仍可以在其他領域繼續合作,這就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新冠疫情清楚地提醒我們,各國攜手合作是多麼重要。疾病不受國界限制,我們迫切需要國際合作來控制這場流行病,並減少對全球經濟的損害。即使美中關係大好,對冠病採取集體應對措施,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劇美中之間的對抗,加深兩國之間的矛盾,並不停地相互指責。如果疫情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的一個主要議題(現在看來似乎在所難免),情況肯定會惡化。我們只能希望,事態的嚴重性能使人們集中心思,理智地對待問題。
與此同時,亞洲國家正為對抗冠病,以及克服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繁榮的區域的其他諸多難題,而忙得不可開交。它們的成功,以及亞洲世紀的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兩國能否戰勝分歧,建立互信,為維護穩定與和平的國際秩序作出建設性的努力。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現在中小國家所能做的,是加強合作與團結,儘可能保持中立,就如冷戰時代就曾經出現過不結盟運動。在本區域,東協成員國加強團結和加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因此變得更加迫切,只有自強,才能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