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讓默默耕耘的小販及許多每天到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國人振奮不已。
出國留學的計劃因為冠病被延遲,21歲小伙決定創業當小販體驗人生,立志把正宗港式美味帶入小販中心。
位於白沙中小販中心(Pasir Ris Central Hawker Centre)有一檔「新仔腸粉少爺」,招牌中的「新仔」指的是剛滿21歲的攤主葉港新。
葉港新去年4月服完兵役,原本打算當完兵後到澳大利亞升學,沒想到一場冠病疫情打亂了他的人生計劃。
他說:「因為這疫情,我決定暫時留在新加坡,所以想試試創業,做小販也是一種體驗。」
他在招牌上寫著「香港地道小吃」,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倒是底氣十足。葉港新來自香港家庭,三歲時跟隨父母從香港移民到新加坡,父親是一名港式點心師傅,他可說是在港式飲食文化的環境中長大。
他說:「我家裡人都是做飲食的,我6歲就開始去父母的店學習。我發現新加坡小販中心裡地道的香港食物還是比較少的,現做腸粉的攤位也不多。」
他與父親商量後,決定在檔口主打香港現做腸粉,同時也售賣皮蛋瘦肉粥、港式糯米飯、咖喱魚蛋、蘿蔔牛腩、豬皮白蘿蔔等港式小吃。
葉港新坦言,暫時還不確定未來會不會繼續升學,目前唯一的心思便是要把檔口做好。
他說:「我想要做出成績,如果做得好的話希望將來可以發展成連鎖品牌。」
本月中禁堂食後 生意遽減六成
本月中禁止堂食後,生意遽然減少六成,葉港新面對創業以來最大挑戰。
新加坡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公眾從本月16日起不得堂食,此宣布讓葉港新有點措手不及。
他說:「雖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生意真的差很多,整個小販中心都很少顧客。」
他形容,以前在早餐時間都會有顧客排隊買餐,但自從禁止堂食後,有時早餐時間甚至完全沒人。
「不可以堂食已經帶來很大影響,這裡附近的第559座組屋又傳出有人確診,整座組屋的居民都要做檢測,這些消息讓居民更不敢出門了。」
等客人點餐 才現做現賣
年輕小販對食物有所堅持,要等客人點餐才現做現賣。
葉港新說,香港腸粉必須要現做現賣現吃,看那熱騰騰腸粉讓顧客吃得滿意,便是他最大的滿足。
他說:「現做的腸粉比較新鮮,吃下去時會很舒服。粉肯定是重點,我們的醬汁也不是用本地的黑醬汁,而是用香港醬汁。」
他也說,港式味道與本地食物相比會比較重口味,但有很多人都喜歡地道的港味,顧客反應都很好。
對他而言,當小販最難之處在於工作時間很長,每天得從清晨6點多開始準備,一直到晚上8點多才收檔,回到家已很疲累。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讓默默耕耘的小販及許多每天到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國人振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