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取代隔離必須具備的眾多條件當中,最關鍵的是要確保自身安全,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達到相同風險級別後相互開放。以新加坡和香港「航空泡泡」計劃為例,若成功啟動,不僅意味著我國在重開邊境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也會成為供全球參考的可行模式。

針對如何在重開邊境與保護自己之間取得平衡,交通部長王乙康指出,這是全球面臨的巨大挑戰,如何平衡得考慮不同條件。(檔案照)
第50屆聖加侖研討會前天(5月6日)舉行一場以世界如何重新連接為主題的對話會,交通部長王乙康是其中一名嘉賓。
王乙康說,不少投資者對必須隔離而懊惱。他認為,若不必隔離,必須先滿足四個條件來降低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其中最重要但也最難滿足的條件,是與其他同樣安全的國家或地區相互開放。
王乙康解釋,若無法確保自身安全,就無法開放邊境。「若能保持安全,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達到相同風險級別,我們就能互相開放。不過這也意味著,每個政府必須分辨不同夥伴的風險級別。」
若對方屬於高風險級別,就應該禁止這些地方的旅客入境。反之,若對方與我國的風險級別相同就能互相開放,例如新港航空泡泡。「成功推行就等於兩個國際城市、金融和航空樞紐互相開放。能夠相互連接也等於邁出重要的一步,也是其他國家可以參考的可行模式。」
另外三個條件分別是定期檢測及時找出確診病患、接種疫苗,以及實行類似會聚@樟宜的「氣泡膜」措施。
當被問及面對這場大流行病,希望我國能早些了解哪些事情或採取哪些不同做法時,王乙康答覆說,若當初能更早了解一些科學參數,我國或許就能更好地應對疫情。這包括可了解病毒有多難控制的基本傳染數(R0)以及染病的死亡率。「結合這兩個參數後,就能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對付的究竟是何方神聖。」
王乙康也說,若早點知道病毒的傳播方式,政府就會知道該採取哪些措施,包括強制大家戴口罩。
至於如何在重開邊境與保護自己之間取得平衡,王乙康指出,這是全球面臨的巨大挑戰,如何平衡得考慮不同條件。
我國向來依賴貿易以及與全球的連接性,因此無法像其他資源豐富的大國,不會因關閉邊境而無法存活。當務之急是重開邊境、重啟航空業,不過王乙康指出,東南亞病例近期激增,我國也因出現陳篤生醫院感染群而收緊條例,因此現階段較難討論重開的課題。「不過這仍是我們須要探討的課題,我們必須嘗試在近期至中期重啟航空業,因為這關乎新加坡的存活。」
記者:李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