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香港黑社會電影!

圖源:greads
裡面的各種黑社會幫派都會明爭暗鬥,血腥殘暴,無論是刀槍劍戟、菜刀、木棍、甚至是硫酸、鐵鏈子,都會是他們的武器。
那麼問題來了,
新加坡也曾經有過黑社會歷史嗎?
所謂私會黨,其實就是以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黑社會的一種稱呼。

早年的私會黨最初是由從中國逃難到南洋的反清組織天地會的會員組成。
當他們來到新加坡後,就不再反清,之後便轉型,並積極招募新會員。
私會黨就是黑社會的意思,18世紀檳城華人的男性竟然有高達85%,都是私會黨成員,並隸屬中國秘密會社天地會。

黑幫固然少不了幫派火拚、違法犯罪,但歷史上黑幫的角色其實頗為複雜,不僅是幫派,也參與保護同胞、與殖民者鬥爭和愛國的活動。
新加坡私會黨曾參與豬仔貿易
早在19世紀,就有從中國各口岸源源不斷向東南亞輸送勞工的「豬仔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豬仔」又名新客、契約勞工或苦力。

17世紀初,捕販「豬仔」的事就已萌芽。
由於中國國內人口迅速增長,人均耕地大幅度下降,加上連年天災人禍,廣大農民衣食無著,紛紛出洋,另謀生計。

在這種情況下,成千上萬的華工未經官方同意,就被悄悄運至海外。
從1881年-1930年,到達海峽殖民地的華人,約830萬人,其中70%是豬仔。
新馬華人秘密會黨是中國天地會在海外的分支。隨著移民出國而傳入新加坡、馬來亞等地。會黨在新加坡、馬來亞出現後,發展十分迅速。

以上圖源:kk news
在新加坡,1841年已有私會黨成員1萬名,至1850年發展到2萬名,而當年新加坡的華人總數只有27988人,參加私會黨的華僑人數在70%以上。
當時在各個馬來土邦,華人中差不多每個成年男子都是會黨成員。
隨著海峽殖民地對勞工需求量的增加,必須有常設機構來承擔招收大批華工。這種情況下,「豬仔館」應運而生。
19世紀中後期,新加坡是「豬仔貿易」的最大中心,也成為「豬仔館」的根據地。

當時,新加坡開有「豬仔館」十三家,其中舊館六家,新館七家,這些『豬仔館』,多數被私會黨領袖所把持。
「豬仔貿易」帶來的高額利潤,也使私密黨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掙錢的機會。
從「豬仔」的供應、運輸到銷售,每一過程都由私會黨控制…
私會黨成為了豬仔」運輸的主力軍。
「豬仔」運輸船被稱為「浮動地獄」,因為船主和帳房為了能多賺錢,根本不考慮華工的死活。

常常是:船本可容三百人,而載六百。
可見,曾經的「豬仔」,每一條生命都太過輕賤!
新加坡私會黨的其他一些歷史事件!
英殖民統治時期,據說新加坡有兩個政府。一個是「地上政府」,「地下」就是私會黨。
那時候,每年都要發生將近500起的群毆案件。

據說,當時的私會黨主要有「24」和「08」兩大派。
後來又發展出了300多個,有「18」、「32」、「108」 這種數字黨,還有「洪順堂」、「紅軍」、「小義和」、「鳳凰山」、「北海堂」,就像梁山結義好漢之類的名號。

以上圖源:history.sina
最大的「私會黨總部」義興公司底下有不同的方言族群,各有自己的老大,所涉獵的「業務範圍」,不外乎黃賭毒,也就是經營妓院、賭館、鴉片館還有人口販賣等。
一些出名的私會黨歷史事件如下:
1959年,08、24二黨在武吉知馬大戰。
1959年,19歲的少年在08、24二黨之戰中被砍死。

1973年,08與24二黨之戰,一成員陳屍在牛車水。
最後,到了1959年,人民行動黨出山,這些私會黨就漸漸滅火了,各種法令的出台讓他們消失在了新加坡大街小巷...
眾所周知,現在新加坡作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早就沒有了黑社會。369私會黨興起的小火苗,也被警方及時消滅了。
最後一點點殘留,在2010年,武吉班讓街頭黨持刀砍傷6人,曾高喊「369」口號…

其餘的大哥們應該早就隱退江湖,每天在小販中心喝點Kopi O,偶爾講講年輕時候的「風光事兒」了吧...

以上圖源:6parkbbs
註:如今的新加坡,私會黨早已不復存在!
